稿件來源:冀時客戶端
華北制藥:搶占合成生物領域制高點
伴隨科技浪潮,歷經70多年發展歷程的華北制藥,在整合頭孢類、青霉素類和維生素類三大傳統優勢產業的基礎上,依托自主創建的國內最大的藥用微生物藥物菌種資源庫,在合成生物領域及早布局、提前發力。全媒系列報道《崛起中的新質生產力》。今天請關注《華北制藥:搶占合成生物領域制高點》。
日前,華北制藥金坦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預防用生物制品Ⅰ類新藥——四價重組諾如病毒疫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開展臨床試驗,擬用于預防4種基因型諾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腸炎。
華北制藥金坦公司總經理助理、開發部經理張紅霞興奮地告訴記者,2019年,這個項目正式在公司立項啟動,通過藥學、工藝質量方面的研究、研發,再加上動物實驗等環節,直到取得了臨床批件,意味著產品迎來里程碑式的研發節點,終于可以正式用于人體試驗了。
在我國,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諾如病毒感染的高發季節。張紅霞介紹道,目前全球尚無特效抗病毒藥物,也還沒有諾如疫苗上市。從國外還是到國內,很多廠家都在進行產品研發。研發周期很長,投入很大,風險也很高。華北制藥金坦公司研發的疫苗有望成為控制諾如病毒流行的重要手段。
金坦公司側重預防、生物制品藥物研發,比如,旗下的乙肝疫苗在國內Ⅱ類苗市場一直保持占有率第一。除了金坦公司,華北制藥一些其他生物藥在研發領域也一直保持領先,誕生了不少價格低廉、卻藥效顯著的國產獨家藥物。
麥芒扎眼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患者失明。售價1000塊錢一支的進口藥那他霉素滴眼液屬于特效藥。經過科研攻關,華北制藥生產的仿制藥,價格降低到它的三分之一,還是國內獨家品種。
華北制藥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張雪霞說,從廣義上講,不管是以上提到的創新藥,還是仿制藥都利用了合成生物技術。在此基礎上,企業力求打造生物醫藥領域的高附加值“明星”產品,為生命科學領域帶來新的突破和發展。
張雪霞以屠呦呦院士獲獎的青蒿素為例,原來種5萬畝青蒿一年得到的,現在用5噸的罐子,20天就可以發酵出來,合成生物學在低碳減排領域也有很大潛能。
2022年,華北制藥依托自主創建的國內最大的藥用微生物藥物菌種資源庫、近2萬立方米發酵體積以及產業化經驗,聯合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共建“河北省生物合成高能級技術創新中心”,這也是河北省生物醫藥行業的唯一一家。
華北制藥科技部部長張鎖慶解釋道,生物合成技術是微生物發酵技術的升級,華北制藥是國內傳統生物合成企業,旗下有5個工廠生產相關產品,大力推進生物合成技術能夠充分發揮華藥的優勢和潛能。
他說,第一,企業于2024年立項建設一個中試基地,配備一系列自動化中試設備和各類純化工藝,有利于從小試、中試轉化到商業化大生產中極大增加產業化成功率;第二,在品種上除了布局生物合成藥物外,還布局部分保健品或食品添加劑、醫美產品和新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