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報:以改革之力深耕減人提效“試驗田”——冀中股份東龐礦“大區制”改革觀察

發布時間:2025-01-24 08:22:14 冀中能源

稿件來源:《中國煤炭報》

以改革之力深耕減人提效“試驗田”

——冀中股份東龐礦“大區制”改革觀察

image001.jpg

(2024年8月8日,《中國煤炭報》對冀中股份東龐礦“大區制”改革試點工作進行報道)

2024年6月起,冀中能源股份公司東龐礦實行“大區制”改革,因地制宜施策、循序漸進推進,促進減人提效,先后由原開拓二區與機掘二隊合并組建開掘一區,由原開拓三區與機掘隊合并成立開掘二區。

如今,半年多過去了,效果如何?

基礎共建 “兩家人”變“一家人”

在企業節支降本的大背景下,進行‘大區制’改革,就是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加強勞動用工管理、優化區隊人員工種配置等方式,提高區隊生產組織能力,實現減人提效的目標。”該礦負責人道出了“大區制”改革的初衷。

作為冀中能源集團核心產業的主力礦井,東龐礦煤質優、產量高、任務重,點多面廣,在發展中組建了3支開拓隊伍、5支掘進隊伍。開拓隊伍主要負責大巷、車場、煤倉等巖巷工程施工,施工工藝為炮掘。掘進隊伍負責工作面圈定,主要進行煤巷掘進,施工工藝為機掘。

近年來,隨著礦井開采延伸及瓦斯治理工程的增加,東龐礦掘進速度與產能規模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

2024年,該礦全面打響“抓掘進、保銜接、強管理、上產量”攻堅戰,在工藝裝備革新方面發力,打造快速掘進作業線,以提升開掘效率。各開拓隊伍面臨著炮掘到機掘工藝革新、掘進機司機及機電人才短缺等挑戰。

因此,在制定“大區制”改革方案時,東龐礦根據實際情況,把一支開拓隊和一支掘進隊合并為一個開掘區,利用“大區制”下的人員、技術、設備等調配主動權優勢,相互調節、互為補充,提高區隊安全生產組織能力。

以組建開掘一區為例。在大區成立之初,下轄的原兩支隊伍工藝不同、職工技能水平參差不齊,規章制度、工作流程也都不同,無論區管干部,還是職工群眾,或多或少都存在思想浮躁、人心不穩的情況,不要說“1+1>2”,保持“1+1=2”也是個挑戰。

為此,開掘一區區長鄒桂興和黨支部書記孟勇把區隊基礎建設放在了第一位。首先就是穩定職工情緒。開掘一區組建當天,他們就召開班長以上人員思想作風轉變會,增進感情;之后幾天,他們又和區管干部挨個談心談話,凝聚共同把隊伍建好的共識。同時,他們通過職工會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在值班室創建“意見欄”、日常勤觀察等方式,及時發現職工情緒波動,并正確引導。

穩定職工情緒,既要動之以情,也要及時制定標準,曉之以理。開掘一區將原來的兩個單位改為1隊(原開拓二區)和2隊(原機掘二隊),并在一周內迅速制定了考勤、計分辦法、跟班制度等,確保管理統一。

不僅如此,他們還對全區管理人員職責進行明確劃分,區長和黨支部書記全面負責全區工作,分別為兩支隊伍配備管隊副區長、機電副區長、技術副區長、機電工長各一名。

在原來的隊伍中,由大班長以上人員負責井下跟班和地面值班工作。合區后,值班人員需要協調組織兩支隊伍的工作安排、設備物料組織等工作,每天光班前會就要開8個,還有礦上的2個調度會以及區里的碰頭會,無論技術上還是精力上,都對值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職位越高,責任越大。開掘一區安排技術員以上的區管干部輪流值班,其余時間下井跟班。減少其他值班人員18人、記工員2人,讓這些經驗豐富的業務骨干下井跟班,提高現場安全管理水平。

如此一來,形成了“一套班子、兩支隊伍”“一區雙巷同時施工”的管理架構。

image003.jpg

(開掘一區區管人員正在共同研究施工技術措施 楊建富 攝)

優勢互補 從“向外求”到“向內修”

2024年10月21日,在東龐礦2900上部車場,開掘一區1隊的晚班班長、掘進機司機范繼斌操控掘進機破巖進尺,約1個小時后,他就截割了1排,組織職工支護。一個班下來,他們完成3個循環,進尺2.6米,工效是剛使用機掘工藝時的3倍多。

你可是不知道我們剛開始機掘時有多難,本來就不熟悉工藝裝備,又趕上迎頭巖石硬、底板軟,掘進機陷下去進退兩難,一個班最多進1排,還累夠嗆?!狈独^斌回憶道,“幸虧區長安排了2隊的鄭志強班長過來,現場指導我們如何墊掘進機。三四個班手把手教下來,我們一個班就能進2排了。我們真是沾了‘大區制’改革的光了。”

正如范繼斌所說,過去開掘隊伍各自為政,生產模式單一,生產條件一旦出現變數就導致完不成生產任務。就比如剛合區時,1隊施工工藝從炮掘改為機掘,核心的掘進機司機技術不熟練,而且機掘工藝機電設備增加,原有機電力量不足以滿足生產需要。以往這種情況,只能“向外求”——要么向礦上申請要人,要么把自己的職工派出去學習,周期長不說,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大區制”改革則給了區隊“向內修”的空間。

開掘一區發揮2隊掘進機司機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優勢,派出掘進機司機“大拿”鄭志強、技術狀元趙黎到1隊跟班,手把手現場教學,提升掘進機司機水平。將兩支隊伍的機電副區長調換,讓2隊副區長到1隊任職,以其個人技術優勢帶動1隊機電管理水平提升。參考2隊情況,提高1隊機電人員待遇水平,挖掘隊內有電工基礎的職工組建電工班,全面負責機電設備維護、電纜吊掛等工作,以機電設備完好保證安全生產穩定運行。

目前,開掘一區已經為1隊培養出掘進機司機12名,每天進尺由不足3米提升到5米,最高時每天進尺8米,實現了施工正規循環,不僅圓滿完成生產任務,他們施工的2900采區中部車場還被冀中能源股份公司授予“精品工程”稱號。

而當2隊在21216底板巖巷第一次執行巖巷掘進任務時,面對與煤巷不同的巷道成型要求,干部職工同樣是“外鄉人過河——心里沒底”。

此時,開掘一區安排1隊技術人員秦海民為2隊培訓,并到現場跟班,指導2隊快速適應巖巷施工,始終保持日進7排至8排的好成績。

image005.jpg

(開掘一區2隊職工正在檢修掘進機 高科 攝)

資源共享 集中力量辦大事

除了優勢互補,合并大區后,區隊內兩支隊伍還可以實現人力資源共享,互為依托、兵強馬壯,大大增強整體力量。

2024年8月,開掘一區2隊在21216底板巖巷安裝巖巷掘進機,時間緊、任務重。以往遇到這種情況要不就是從井下班組抽調人員協助工房完成,要么就得借調外單位人員。這次,開掘一區將兩支隊伍工房人員集合到一起,齊心協力完成了這一任務。

據了解,近半年來,這樣的情況還有好幾次。以前,兩支隊伍人手都緊張,遇到時間緊的任務,需要協調其他單位的職工來幫忙。打報告申請、職工培訓、結算工資等一系列手續十分復雜?,F在,區隊根據兩支隊伍的任務情況,內部統籌調動職工即可,把其他單位職工都還了回去,通過合理利用自身資源實現減人提效。

當前,我正在與礦領導和相關職能部室溝通,力爭將兩支隊伍調整到一個地區施工,如此一來,兩支隊伍還可以實現運輸班人員共享,從而再減少一個運輸班人員配置。” 鄒桂興說。

同樣,在開掘二區,一起“搶修事件”也讓區隊干部職工對“集中力量辦大事”深有體會。

2024年9月10日早班,正在6103工作面施工的1隊掘進機出現故障,油壓不夠不能移動造成拋錨。區長張建紅得知消息后,果斷通知在2618地區作業的2隊掘進機檢修工李高興帶好所需工具和備件即刻前往協助救援作業。經過兩隊檢修工爭分奪秒搶修,掘進機重新啟動,馬力十足,不但把上一班影響的進尺任務趕出來,還圓滿完成了當班進尺任務。

開掘二區1隊管隊副區長張志沖感慨道:“有了2隊的技術和人員支持,就像身后有了靠山,果然人多力量大?!?/span>

發展共贏 職工共享改革成果

那么,如何在內部人員相互調動的情況下還保證兩支隊伍的團結協作呢?答案是多勞多得。勞動效率提高、進尺增加,職工收入自然增加。

2024年12月19日晚班,開掘一區1隊支護工王志偉早早來到值班室,與工友們一起查看剛剛出爐的工資表。

這進尺多了就是不一樣,最近幾個月一個班能多掙五六十呢?!?/span>

是呢,剛開始還擔心換工藝不出活降工資呢,現在看來這擔心有點多余了。”

還不是‘大區制’改革后兩支隊伍互相幫襯、任務完成得好呀?!?/span>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干勁兒十足,高高興興下井。

為了調動區管干部的工作積極性,開掘區隊出臺“互助式”獎勵考核辦法。全體區隊管理人員每天一起開碰頭會。一方面,大家都能夠了解彼此的工作內容、施工工藝,取長補短。另一方面,對于遇到的問題,也能夠集思廣益、共同解決。

在考核時,根據兩隊任務完成及互相支持配合情況,合理分配生產組織獎勵,凡是出力者均有獎勵,帶動兩支隊伍相互提醒、相互促進。

“‘大區制’改革不僅是簡單的數字‘加減’,更重要的是對業務工作的優化,以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務生產、服務職工。”該礦負責人說道。

(高明曉 高科 楊建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