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革命催生發展“蝶變”
——冀中能源股份公司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側記
破解地面區域治理、離層注漿減沉技術“卡點”,攻克大泵量帶壓連續注漿、地面瓦斯鉆井壓裂抽采、井下探掘分離、中厚煤層沿空留巷等技術難題,區域治理綜合效率提高50%以上,解放呆滯資源2252萬噸,延長萬年等礦井服務年限5—10年,新增6座智能化礦井、16個智能化采掘頭面……
2024年,冀中能源股份公司繼續實施“三年上、五年強”專項行動,全年投入研發費13.2億元,持續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戰略性產品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力度,瞄準重大災害治理、智能礦山建設、工藝裝備升級、下組煤資源解放等重點難點,推進一批“實用化、效益化、產業化”的科技攻關項目。全年開展煤礦智能化建設項目共計242項,獲國家專利25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河北煤炭學會科技進步獎78項;獲得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4項。而這場以“數智”為核心的科技革命,已經延伸到礦山的每一個角落,也給企業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發展方式等各個方面帶來了深刻變化。
“四化建設”讓生產運行更“高效”!
走進段王煤業段王礦智能化調度指揮中心,映入眼簾的是整面墻的液晶屏。工作人員正通過大屏幕觀察井下采掘、通風、運輸等實時數據,分析判斷當前井下的安全生產狀況。在這里,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電腦監測各個工作場所,視頻監控、網絡通訊、安全管控等系統融匯成一張智能大網,延伸到礦山的每一個角落,生產效率更是飆升近10%。這樣的場景如今在公司各個礦井隨處可見。
2024年2月1日,公司工作面末采無煤柱沿空留巷安裝拆除及新切眼擴安一體工藝現場會在邢東礦召開。
“這兩項工藝可以說是創新大跨越,最大限度回收煤炭,減少掘進,增收增效。”在工作面現場,邢東礦副礦長王明進行技術經驗匯報時說。
科技創新是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效率的制勝“法寶”。
邢東礦從2023年10月份開始設計方案,同步實施“沿充留巷安裝拆除工藝”和“新切眼擴安一體工藝”?!把爻淞粝锇惭b拆除工藝” 在11215工作面多回收煤炭資源1.8萬噸,創收1600余萬元。同時減少掘進91米巷道,節省材料費34萬元!“新切眼擴安一體工藝”對工作面刷擴工序和液壓支架安裝工序進行優化,在11215切眼采用挖掘式擴巷機進行切眼擴幫,并用破碎挖裝一體臂代替原來的銑挖反鏟機構,在大斷面擴幫工作中能夠發揮極大作用。新工藝的效率立竿見影。11215工作面搬家工作屢創高產,機掘隊連續多日擴幫7排,充填隊單日撤出矸石充填支架4臺,就位矸石充填支架6臺,創建礦以來單日撤出支架、就位支架兩項最高紀錄。
在東龐礦21104工作面,公司與中國礦業大學合作,采用厚煤層柔?;炷裂乜樟粝?,實現“無煤柱搬家”成功。公司歷史上首個厚煤層柔?;炷裂乜樟粝锞痛苏Q生。通過此項工程,多回收煤炭資源近7萬噸,創造效益1800多萬元。
在創新中發展壯大起來的冀中能源股份公司,積極搶抓時代機遇,加快推進數智化深度融合,加快顛覆傳統生產方式,高效賦能礦井工廠,實現“減人、提效、保安”目標。從“智變”到“質變”,數智化正在成為引領和推進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截至目前,東龐礦、邢東礦、葛泉礦東井、大淑村礦、梧桐莊礦和萬年礦通過河北省智能化礦山驗收,內蒙古公司盛鑫煤業通過內蒙古自治區智能化驗收,段王煤業段王礦通過山西省信息化建設一級標準礦井評估,其它多個單位智能化礦山架構初步形成。
“遠程監控”讓安全監管更“可靠”!
2024年10月份,在大淑村礦運輸區,出現了幾個“新面孔”。幾個智能巡檢預警機器人在東一皮帶、東二皮帶附近來回巡查,對“人、機、物、環”開展24小時全程巡檢。
“這是我們新引進的皮帶智能巡檢預警機器人,通過視頻探頭巡檢、環境監測,集控人員能在監測屏幕上即時了解皮帶運行情況,對堆煤、跑偏、運輸皮帶機頭、機尾出現異常情況,能夠準確判斷故障點位,有效防止機電設備帶病運轉?!贝笫绱宓V運輸區職工告訴記者。
智能巡檢機器人的應用,全面替代人工,可以在事故和特殊情況下進行特巡,并實施定制性巡檢任務,實現了遠程巡檢監測。智能巡檢機器人在皮帶運輸、智能檢測、智能識別、數據存儲等方面“大顯身手”,在減少人工的同時,大大提升了運維的內容和頻率,改變了傳統運維方式。
2024年9月底,大淑村礦率先在172406工作面、172303掘進工作面安裝9套“電子圍欄”,實時監測預測設備運行時周邊作業人員的活動狀態。
電子圍欄采用‘熱釋紅外傳感器+語音報警器’形式,可探測5米范圍內110°的區域。他們在采掘工作面綜掘機采煤機、皮帶機驅動滾筒等多處位置安裝“電子圍欄”。當作業人員進入危險區域時,電子圍欄會及時發出聲光報警或觸發設備停機,避免事故發生,保障人員的安全。
“安裝該系統之前,我們主要靠集控室監控和設置警示牌板來防止人員進入煤倉口危險區域?,F在安裝上‘電子圍欄’后,能智能預警、現場制止,實現人工與智能雙重安全管控,現場作業人員的安全更有保障?!贝笫绱宓V采掘工作面職工介紹說。
10月22日,公司在大淑村礦召開“電子圍欄”現場推進會。如今,東龐礦、章村礦、梧桐莊礦、段王煤業等單位先后安裝了“電子圍欄”。
從拼設備、拼檢查,到重精準、重智能,冀中能源股份公司搶抓時代機遇,依靠科技創新為安全生產插上“智慧”的翅膀。
“人工智能”讓職工工作更“體面”!
“各項參數符合要求,現在啟動系統?!比涨埃跂|龐礦21104工作面,綜采一隊采煤機司機雷建龍按下“啟動鍵”,遠處的采煤機轟鳴作響,被割碎的煤塊如流水般傾瀉而下。
過去,采煤工人需要在采煤機旁“盯梢”,一刻也不能停,上完班升井,經常累得一身汗一臉灰。而現在,經過專業培訓,采煤機司機只要通過電子屏幕就可以遠程操縱、觀測采煤機運行狀態,工作環境大大改善。
“從下礦井到遠程一鍵采煤,這是多少代采煤工人憧憬的夢想,如今已在東龐礦變成了現實?!崩捉堈f,與傳統采煤方式相比,不只是輕松了,現在每個生產班還減少用工11人,工效提高了64.7%。
11月25日,冀中新材年產12萬噸玻纖生產線原絲日產量達到329噸以上,產品合格率98%,全面實現達產達效。這也得益于智能化的運用。
走進冀中新材12萬噸生產線聯合車間,6軸機械手有節奏地舉起絲筒,精準放置到檢測線;自動導航輸送車搬起一跺絲筒,沿著設定路線緩緩行進;30米高的立體成品庫房,各種自動設備上下左右有序運轉,猶如科幻電影里的場面。
“這些AGV運輸車,工作時就是走同一條道,都不會發生碰撞。”職工馮坤樂呵呵地說,“每天和高智能、高效率的自動化設備在一起,覺得自己也‘高大上’了。”
“在玻纖公司,包裝工平均一天一人就得搬運8噸滿筒紗。而在冀中新材,裝卸有機械手,運輸有智能車,我們就是看著機器干活。”包裝工李彥學介紹,如今,一個班的產量在137噸以上,一條包裝線3個人就可以完成全部運輸工作。在拉絲聯合廠房,從拉絲到卷取,再到烘干、包裝、入庫各個環節,智能車、機械手完全代替人工。
工作更輕松更體面,是大家對智能化最直觀的感受。同時,機器代替了人,在拉絲、卷曲、烘干和包裝等崗位上,與玻纖公司8萬噸生產線相比,人員減少了一半,降低了人工成本近50%。
“智造品牌”讓競爭優勢更“明顯”!
3月20日,走進章村礦洗煤廠,原煤車間空蕩蕩的選矸崗位上,一條慢速皮帶的上方,架起了一臺“智慧眼睛”,當矸石、塊煤等物體通過后,會自動流入不同的溜槽,準確實現煤矸分離。
章村礦原煤向來有著密度高、硬度大、矸石量大的特點,而排矸工作效率質量不高,就成為了制約章村礦提效降耗的關鍵。而這一問題,隨著公司各礦井生產條件的日益變差,也越來越普遍和突顯。
針對這一問題,章村礦積極開展了排矸工藝的技術研究,并確定了智能選矸項目,綜合現場場地和改造規模等條件后,最終選擇了X射線識別+引導板式分選裝置的方案。“我們對約4噸的煤樣進行了測試試驗,結果塊煤、矸石識別率都達到了100%。”章村礦洗煤廠副廠長喬曉飛說到。
在邯鄲的大淑村礦,創新建成的井下煤矸分選分運系統,確保原煤“顆粒歸倉”,把塊煤“吃干榨凈”。精煤回收率由42%提升至60%,月度生產精煤最高達到了7.4萬噸。
智能選矸成為公司繼“LabFlo樂浮”實驗室智能浮選機,研發的又一“智造品牌”。
自主創新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爬坡過坎、發展壯大的根本。近年來,公司上下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奮力攻堅、勇攀高峰,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成功應用覆巖離層注漿減沉新技術,為建下壓覆資源安全高效開采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創新應用奧灰含水層改造技術,成功解放高突水系數“傳統禁區”煤炭資源,為增加省內礦區后備資源儲量開辟了新天地;
穩步推進玻纖“主打產品戰略”,礦用錨網用紗、建筑網格布用紗、熱塑長纖等新產品迅速獲得市場認可,電纜加強芯專用紗、表面級SMC紗、BMC短切纖維等新產品目前正在進行批量測試。目前,依靠優質產品,已成功開發沙特、埃及、俄羅斯等國外市場,出口月銷量達1000噸以上。
科技賦能加碼,“智變”點燃引擎!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裝備的成功研發應用,點燃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為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黨群工作部 殷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