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綠”為筆 激活發展“春光”
——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邢東礦綠色礦山建設助力礦井發展側記
以“綠”為底,向“綠”而興!
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邢東礦作為“國家級綠色礦山”典范,始終堅持將“綠色”作為礦井可持續發展的底色,不斷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工作,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碧空如洗暮云輕
走進邢東礦區,地面整潔、空氣清新、碧空如洗、綠樹成蔭,“藍天白云”成為邢東礦和諧穩定發展的最好印證。
煤塵污染一直是煤炭企業實現綠色發展的瓶頸之一。
邢東礦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井下煤炭開采、提升、運輸、入倉全流程封閉管理。
在運輸沿線噴淋降塵,確保輸送過程無逸塵,創新式在煤倉裝車通道兩側安裝微霧級噴霧系統,形成霧簾降塵隔塵;在煤倉放煤口安裝噴霧抑塵系統,安裝8個高壓噴霧頭,實現360°旋轉,確保煤不落地、塵不出倉;注漿站、矸石充填站采取整體鋼結構棚化,棚內安裝噴霧設施,主要裝卸料口配備袋式除塵器,工作期間噴霧及除塵設施全過程開啟,一系列舉措在礦區內形成了全封閉降塵的治理模式,讓藍天白云成為礦井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春江水暖鴨先知
在邢東礦區內金牛湖中,白鵝和灰鴨嬉戲玩鬧,如果不了解,沒人會想到這湖水竟是由邢東礦污水處理站處理后的礦井中水。
煤礦污水處理是煤礦環保和安全生產的重要環節。
邢東礦堅持在污水治理上頻頻發力,從管理、技術等方面深挖內潛,為保證環保設施高效運轉,積極推動污水治理升級。
改造升級中水回用系統,年處理礦井污水達58萬立方米。日處理量在2500立方米左右,處理后的中水可用于礦區噴淋系統、生態園澆灌系統、辦公大樓沖廁等,全年可節省新取水費用約60萬元。結合環保企管科結合動力科深入調研對比治理工藝,綜合考量投入與后續費用,采取超濾及反滲透工藝去除鹽份,自行消化煤泥及中水,確保達標治理,實現了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兼顧。
春色滿園花勝錦
小橋流水、假山奇石、亭閣走廊、鳥語花香……邢東礦生態文化園,是廣大職工一年四季最熱門的“打卡地”。
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態文化園,是邢東礦多年來堅持綠色礦山建設的成果之一。
邢東礦以“美麗礦區”建設為統攬,全面、持續、縱深推進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各項工作,持續提升“綠色邢東”建設整體水平。
健全“美麗礦區”建設常態長效推進機制,以礦區標準化管理、環境持續改善為工作目標,建成占地面積2.65萬平方米的生態文化園,種植各類喬木、灌木、藤類、果類、綠籬植物和盆景70多種10000余株,礦區綠化面積達6.7萬平方米,可綠化率達到100%,使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協調統一,實現了以主干道綠化為框架、觀賞樹木為點綴、板塊綠化為園景,點線面結合、喬灌木搭配、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綠色生態礦山,努力打造干凈整潔、優美怡人的礦區“春光”。
綠色開采展宏圖
安全生產調度指揮中心總控平臺上,人員、設備、運煤車輛的實時定位、軌跡顯示及礦區環境動態監測一目了然,這只是邢東礦智能化綠色礦山建設的一個縮影。
智能化礦山建設的多項成果,是邢東礦堅持綠色發展的最好佐證。
邢東礦緊緊圍繞降耗減排、增安提效的工作目標,持續完善矸石充填、智能采掘等系統建設,提升礦井安全生產水平和綜合生產效率。
邢東礦不斷加快強化TDS智能分選、智慧通風、智能巡檢、智能運輸等應用,持續推進智能化矸石充填技術的升級和優化,每年至少可處理矸石100萬噸以上,降低碳排放18萬噸以上。不斷培育釋放先進產能,加大機械化科技化采煤工藝,綜合機械化采煤率達100%,綜合機械化掘進率達95%,采煤作業更加智能化、集成化。建成全國首個智能化矸石充填工作面,將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與生產實際的深度融合,真正實現了矸石不升井,產煤不見煤、運煤不揚塵。
以綿綿之力,鑄久久之功。下一步,邢東礦將持續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斷提升礦井可持續發展水平,書寫綠色礦山建設新答卷。
(冀中股份邢東礦 劉佳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