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河北日報客戶端 新聞縱深 “共和國長子”成長記|三種“車”演繹創新蝶變(冀中能源裝備集團))

發布時間:2024-11-18 09:22:20 冀中能源

稿件來源:河北日報客戶端

新聞縱深 “共和國長子”成長記|三種“車”演繹創新蝶變

■ 閱讀提示

國慶假期,冀中能源石家莊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未停。手握超4億元訂單,企業的生產計劃已經排到了明年一季度。

一筆筆訂單為何源源不斷奔向這家已有70多年歷史的老國企?

掘進機、單軌吊、環衛車,分別是石煤機在采掘裝備、輔運設備和非煤裝備三大板塊的“王牌”。這三種“車”不斷迭代的升級變化,折射出石煤機穿越多個經濟周期的獨特路徑。這是一條歷經挑戰、持續創新、不斷突破、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蝶變之路。

掘進機

從進口替代到高端裝備制造

9月30日,冀中能源石家莊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裝配車間,一套具有智能協同作業功能的快速掘進裝備正式下線。

長110米,重230噸,多組復雜機械部件緊密相連,這套掘進裝備猶如一條“鋼鐵長龍”,十分壯觀。

“它可是名副其實的掘進神器,整機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可實現進口替代。”石煤機總工程師楊陽介紹,這套裝備裝機總功率1000千瓦,投入井下應用后,每天最快掘進40米以上,數倍于普通掘進機。

近一個月來,石煤機研發團隊與生產等各環節密切配合,加班加點進行調試,就是想趕在國慶前讓產品順利下線。

承載著幾代人的不懈奮斗,幾十年來,石煤機見證了我國煤炭工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

1957年從吉林通化遷到石家莊的石煤機,是原煤炭部直屬的八大煤機廠之一。1959年試制成功國內第一臺1300米全自動化油壓鉆探機,2005年研制出我國第一臺遙控掘進機,2023年開發出我國第一臺薄煤層掘錨護一體機……

在我國煤炭工業從百廢待興艱難起步,到如今向綠色低碳、數智化轉型發展的歷程中,煤礦機械裝備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其中一直有石煤機堅持創新的身影。

“我國的煤機裝備經歷了從依賴進口到打破壟斷,從跟隨追趕到行業領先的發展之路。現在,奮斗的接力棒傳遞到我們手中,我們要用更多創新產品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楊陽說。

2009年,楊陽研究生畢業一進入石煤機,就參與了“煤礦井下采掘裝備遙控關鍵技術”的研發工作。這是我國煤炭行業機電裝備制造領域的首個國家“863”重點項目,由石煤機與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等單位共同承擔,突破了采煤和掘進過程中遙控設備的多項關鍵技術。

“項目涉及許多行業難題,當時我們設計室的墻上掛著一塊小黑板,經常會有幾個技術人員圍著小黑板,爭得面紅耳赤。”一次次“爭執”中,一個個難題被攻克。

2012年8月,項目通過科技部驗收,楊陽對驗收會上的演示場景至今印象深刻。在模擬遠程硐室監控臺前,技術人員輕輕扳動遙控器上的操作鍵,幾百米外的模擬巷道內,無人值守掘進機便開始自動進行各種動作的掘進作業。

“項目驗收成功,標志著我國掘進機在智能化和遙控關鍵技術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楊陽介紹,項目成果成功應用于石煤機生產的多種懸臂式掘進機上,實現了掘進工作面無人化,大幅度提高掘進效率和巷道成形質量,對保障煤炭安全高效開采具有重要意義。

從一名剛畢業的普通技術員成長為公司總工程師,如今,楊陽帶領研發團隊,依舊在通過不斷創新,對行業轉型發展的邊界進行不懈探索與拓展。

“成套掘進裝備由掘錨一體機、錨運車、二運轉載機及自移機尾組成。這個伸展著6個錨桿臂,有5.8米寬截割滾筒的掘錨一體機是核心部件。”9月30日,石煤機裝配車間,楊陽指著剛下線的“鋼鐵長龍”說,2004年石煤機首次成功研制掘進機,僅為20噸,而如今眼前的掘錨一體機,足足有125噸。

“成套掘進裝備可大大提升復雜地質條件下掘進工作面作業效率,目前已被國內大型煤礦集團訂購。”楊陽說,成套掘進裝備顯示出企業進軍高端裝備制造領域、促進產業持續升級的創新能力。

單軌吊

從出口海外到向新向綠向智

5G通信、無人駕駛、新能源動力……10月9日,石煤機裝配車間,一輛外觀形似小高鐵、科技感滿滿的齒軌車正在進行涂裝。這是企業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防爆鋰電池齒軌車,目前已完成調試工作,即將開展井下工業性試驗。

“本月下旬,這臺齒軌車將在西安舉行的一場行業展會中亮相。它填補了煤礦井下這類輔助運輸設備的空白,有望成為公司高端輔運設備中的又一個明星產品。”石煤機輔運研究所所長王亞風說。

輔運設備是石煤機一大重要的產品板塊。20世紀80年代,石煤機被原煤炭部確定為我國最早的煤礦井下輔助運輸裝備研發試驗生產基地。1990年,我國第一臺柴油機驅動單軌吊在石煤機誕生。

不僅如此,石煤機還是國內最早將卡軌車、單軌吊等產品出口到國際市場的企業。1994年,石煤機3臺套繩牽引卡軌車和1臺套繩牽引單軌吊出口土耳其,總價值1250多萬元,創下了河北省和原煤炭部首次超千萬元產值的大型成套煤專設備的出口記錄。

近年來,石煤機瞄準國際先進水平,研制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輔運產品。目前,企業單軌吊齒軌車銷售額已破10億元,市場占有率國內第一。

2020年,王亞風團隊自主研發的大功率柴油機單軌吊橫空出世,一年多就為企業累計創收近5億元,成為企業的一大明星產品。

“這一產品以運行穩定、牽引力大為優勢,25度坡道上,一次能運送50噸貨物,相當于1000多袋水泥,十分受市場歡迎。”王亞風說。

現在,石煤機的輔運產品研發又完成了一次迭代升級。

“除了質量好、性能優,我們的新產品還主打新能源、智能化。”王亞風介紹,團隊正在調試的新款防爆鋰電池齒軌車,以礦用隔爆型鋰離子蓄電池電源為動力,采用永磁同步電機驅動,最大牽引力可達360千牛,與柴油動力產品相比,具有零排放、低噪聲等優勢。此外,通過井下5G無線信號傳輸、AI環境感知等智能化技術的研發及應用,新產品還可實現智能化高精度作業。

近年來,我國煤炭產業持續加快轉型升級,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幾代輔運產品不斷升級,折射出石煤機在此背景下的轉型之變。

10月8日,石煤機毛料分廠焊接工段,弧光四射,焊花飛濺,14臺智能焊接機器人正為一批單軌吊產品進行焊接加工。

“若采用人工焊接,1個工人焊完1組焊縫至少需要4個小時,而機器人只需要2小時,不僅如此,1個工人可同時控制4臺機器人。”班組長關虎說。

機器人的投用,讓關虎從一名手舉焊槍的普通焊工,成為一名懂電腦、會編程的“金藍領”,也極大提升了企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不僅是智能焊接機器人,從超大功率激光切割機,到數控立式加工中心、大型數控落地鏜銑床等,隨著一批數智化先進制造裝備投用,石煤機各生產環節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

如今,石煤機正向智能制造全面轉型。

前不久,在華為“礦鴻”煤礦智慧礦山操作系統框架下,石煤機研發的系列煤機智能裝備成功進行首臺設備聯調聯試。

“公司已申報2項基于‘礦鴻’技術的專利。”楊陽表示,“礦鴻”系統的引入與應用,將進一步提升石煤牌煤機裝備智能化水平,助力產品服務我國智慧礦山建設的能力。

環衛車

從“二次創業”到開辟全新賽道

9月28日,石煤牌18噸氫燃料電池四季多功能洗掃車通過工信部的檢測,為產品市場推廣做好了準備,這是企業研發的最新一款環衛車產品。

“氫燃料,上裝空間大,可實現四季洗掃。這臺環衛車,集合我們近幾年在環衛車產品的多項技術積累,可以看到公司幾代環衛車產品迭代升級的影子。”石煤機技術總監宋月輝說。

宋月輝口中的第一代環衛車產品,是石煤機于2015年推出的第一款獲得專利的多功能洗掃車。

石煤機是國內第一家隨車起重運輸車生產企業,具有改裝車資質。雖然早在20世紀初,企業就曾涉足環衛車研發生產,但石煤機人普遍將2015年視作公司環衛車板塊的發展元年。

這一年,企業經營面臨嚴峻考驗,此時推出的環衛車,成了石煤機的“救命車”。

“2014年,受煤炭產業不景氣影響,原本紅火的煤機市場突然間嚴重萎縮,全國煤機裝備制造企業步履維艱,市場行情處于‘冰點’。那時候,公司合同訂單銳減,最困難的時候一個月都拿不到一張掘進機訂單。”宋月輝說。

生死存亡關頭,石煤機依托企業數十年的汽車改裝經驗和優勢,選擇把環衛車作為發展突破口。“國家對環保越來越重視,環衛車具有廣闊發展空間。”宋月輝說。

從煤機產業跨界到環保產業,“二次創業”的石煤機還是把重點放在了創新上。公司抽調100多名研發人員組建了專業的環衛車研發團隊,針對環衛車市場的薄弱環節,在提高產品質量、性能上做起了文章。

企業發展,戰略和方向是關鍵。這一步,石煤機走對了。2015年,公司非煤裝備“挑起大梁”,產品銷售收入首超煤機產品,在煤機行業普遍虧損的背景下,公司實現了逆勢發展。

此后,石煤機繼續加快產品結構調整,不斷以創新產品拓展市場空間。第二代環衛車的代表系列單發環衛車,隨之應運而生。

“此前,市面上的環衛車都需配置兩個發動機,一個供車輛運行,一個供環衛功能實現,而我們的單發環衛車省去了副發動機,釋放了上裝空間,水箱容積增大、作業時間更長、工作效率提高,還具備噪聲排放降低、運行維護成本減少等優勢。”宋月輝說,單發環衛車產品一經投放市場就受到歡迎,相關技術還獲評2019年度河北省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人無我有,引領行業技術更新,系列單發產品讓石煤機在環衛車領域徹底站穩了腳跟。

以單發技術為基礎,結合市場需求,石煤機又成功研制出集洗掃、吸塵、低壓灑水功能于一體的四季多功能環衛車。“這款車可實現冬夏全天候、干濕多路況的清掃作業,解決了許多環衛企業因冬夏兩季環境差異需購置兩套環衛車的痛點問題。”宋月輝說。

2019年推出國內第一臺燃油四季多功能一體車,2020年推出國內第一臺燃氣四季多功能一體車,以及國內第一臺純電動四季多功能一體車……

如今,石煤機的環衛車產品第三次迭代,又開拓出新能源這個新賽道。

8月初,中標1200萬元新能源環衛車采購項目;8月底,中標5800萬元大單;9月初,再獲4700萬元訂單……最近,石煤機新能源環衛車市場開發捷報不斷。

和訂單一同不斷更新的,是石煤機的創新速度。

2023年9月,石煤機研制出河北首臺氫燃料洗掃車。開展新能源環衛車研發,是石煤機面向未來發展的又一戰略布局。

“新產品最多領先半年,就有人跟上了,我們幾乎每個月都在更新產品。要想持續發展,創新一刻不能停。”楊陽說。

今年6月,石煤機生產的25臺氫能源清洗車正式交付用戶,這是河北首批自主知識產權批量銷售氫能源環衛車。

“我們將繼續加大創新力度,完善氫能源環衛車系列型譜,在新賽道上跑出發展加速度。”楊陽說。(河北日報記者 常方圓 周聰聰)

采訪手記

四十七個全國第一的背后

在冀中能源石家莊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一塊宣傳展板十分引人注意,上面列舉了部分企業研制的填補國內空白的產品。從1959年我國第一臺1300米全自動化油壓鉆探機,到2024年我國第一臺氫燃料洗掃吸塵一體車,目前已有47個全國第一在此誕生。

47個全國第一的背后,是企業多年來對技術創新的不懈追求。

在石煤機采訪,從領導干部,到研發團隊,再到一線工人,提到最多的詞就是創新。在這里,創新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共識,聚起一股向前發展的蓬勃合力。

激發創新動力,石煤機通過體制機制改革,釋放出各類人才的創新活力。建立研發人員晉升通道、加大薪酬與業績掛鉤力度、改革工時制度……改革中,石煤機尤其注重以創新創造為導向,建立長短兼顧的市場化薪酬激勵機制。打破“大鍋飯”,一方面充分調動起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的職工積極性,一方面也倒逼每個人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在企業營造出一種不進則退、追求卓越的創新氛圍。

為打造良好創新環境,石煤機在“財”上的投入、“物”上保障一直保持大力度。企業將更多資金用于創新研發,而其他開銷都大大縮減,近年來研發投入持續保持高位。企業還明確,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萬元專項資金進行設備更新。以技術和產品創新為動力,堅持高強度研發投入,保持科技創新高產出,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彈藥庫”。

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企業一端連著需求,一端連著供應,是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重要載體。石煤機的47個全國第一,都源于市場一線的實際需求,這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創新模式,不僅為企業帶來了經濟效益,也打通了科技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為了提升創新能力,石煤機選擇“打開大門”搞創新。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用一體化聯盟,積極培育建設高能級研發平臺,近年來已建成8個國家級和省級研發平臺,串聯起一條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成果轉化鏈條,不斷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河北日報記者 常方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