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來源:中工網、河北工人報
顧博:“為了心中的大國工匠夢”
“只要有顧博在,我們心里就踏實,就沒有處理不了的故障。”“師傅是我們的主心骨。”“顧博是‘活電腦’,各種機電設備的構造和功能,都印在了他的腦海里。”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新屯礦機電區采訪,這份來自領導和工友們對副區長顧博的信賴和尊敬,是他十幾年來刻苦鉆研的結果。
2007年,作為“煤三代”的顧博,從河北邯鄲的峰峰技校畢業后,被分配到新屯礦機電區,成為一名井下電修工。“那時心中就有一個夢想,要做煤炭行業的大國工匠。”顧博介紹說,剛接觸縱橫交錯的電氣線路和機電故障時,他也手足無措。當年帶他入門的師傅告訴他,煤礦機電設備遍布礦井采掘、通風、運輸等系統,好比人體的經絡,一處不暢,全身癱瘓。師傅的話讓顧博重新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也讓剛剛畢業的他感到了強烈的“知識恐慌”,更讓他感到實現夢想道阻且長。
顧博深知,光有夢想和一腔熱情,沒有過硬的技術,是成不了工匠的。為了補齊知識短板,提高專業技能,他自費訂閱了《電子技術》《機械傳動》《電器維修》等十幾種雜志。工友接班后,他卻不升井,對照原理圖和實物反復鉆研琢磨,盡量把每個設備、每個細節都研究明白。每張系統圖紙,他都多打印一份帶回家繼續琢磨、研究,并通過自學考上了河北工程大學機電一體化專業,成為一名科班生。
機電區的領導看顧博遇事愛琢磨、愛鉆研,在他到礦工作的第二年,就組建了由顧博擔任組長的“機電技術攻關小組。”該礦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呂濤介紹說,真是沒想到,顧博的這個最初僅能小改小革的技術攻關小組,后來成為聞名全省的“河北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面對井下不斷更新的電氣設備,顧博自費買來電腦、焊槍和各種工具、測量儀器,把家中本就不大的臥室改造成了“工作間”。自此,顧博開啟了上班勤勉工作攢經驗、下班潛心鉆研長技能的“升級”模式。
“我們的家早就被他折騰得不像家了。他每天下班后就鉆進‘工作間’,研究他那些零零碎碎。孩子的作業從來沒輔導過,家長會也沒參加過。”說起顧博,愛人邢娟娟又愛又恨,她經常替他取快遞,鄰居們還以為她癡迷網購呢,但實際上都是顧博學習的書籍和做實驗的工具。結婚十來年,家里就沒有添過一個新物件。面對妻子的抱怨,顧博則是愧疚一笑。
正是日復一日的潛心鉆研,成就了顧博在機電設備故障面前的“手到病除”,也是他踐行“三個精神”的真實寫照。在第六屆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顧博僅用17分鐘就完成了規定用時40分鐘的科目內容,并以最高分摘得了綜采維修電工的桂冠,成為本次大賽最年輕的“技術狀元”;還作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中國工會十八大代表,多次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
隨著“顧博創新工作室”的成立,更多肯動腦、愛鉆研、勤動手的工友加入其中,顧博和他的創新團隊,利用工余時間學習研究PLC編程設計和變頻器維修技術,在學用結合中快速提升了團隊整體技術水平。他們瞄準制約企業生產的瓶頸難題開展技術攻關,先后取得“可編程序控制器內部程序改造”“壓風機自動滅火裝置”“井下泵房水位語音報警裝置”“地面消防水池加裝無水斷電裝置”等9項技術成果,為企業創效益達300余萬元。
“+41無人值守排水升級改造系統,是今年顧博和他的創新團隊開展的創新項目之一。”機電區區長呂子賓介紹說,他們通過以太網,使+41水平等三個區域現場設備的數據實現實時上傳,操作人員在電腦上就可以遠程操作。僅此一項,不僅節省了20多萬元的材料費用,每年還可以減少18萬元人工費用支出。
獲得邯鄲市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狀元和冀中能源集團“勞動模范”的機電區職工連帥鋒說:“要是沒有顧博老師的無私技術指導,是難于取得這些榮譽的。”
“一個人再能干,力量畢竟有限,我就是老師傅帶出來的,我也要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分享給身邊的工友們”。顧博利用休息時間,以網絡直播的形式,將一個個破題之策“打包”分享給工友們,讓工友看直播、學知識、長技能、提素質。
據呂子賓介紹,顧博的心血沒有白費,峰峰集團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第二名袁濤濤,新屯礦職工職業技能比賽技術狀元張琦等,都是顧博的鐵桿粉絲。
顧博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國工匠”。這個理想看似遙遠,但他堅信,只要執著地追求,只要每天都在勤奮努力,夢想終會實現。
(孫廣軍 武法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