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這般綠色畫將來 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有效
冬日暖陽,溫暖如煦。一場初雪,讓位于河北邯鄲渚河南岸、趙王城遺址公園北側的邯鄲洗選廠披上了銀裝,在陽光的映射下,環抱其中的“邯選林”“復興苑”2個生態園區里,8000余株花木成方成行、翠綠依舊,已然與周邊美景融為一體。
“就在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亂石崗,干涸的河床、皴裂的土地……”邯選廠廠長王文平點開手機相冊里的照片介紹到。
為徹底改變“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現象,一場綠色轉型的“環保革命”熱潮全面掀起。歷時3年多,邯鄲洗選廠建設完成了廠水相依、水清岸綠、人水和諧的綠色邯選,實現綠化覆蓋19.8萬平方米,水面面積達到 6.1 萬平方米,綠化率46.8%,并順利通過國家生態環境部檢查驗收,成為河北省唯一一家榮獲“全國綠化模范單位”的工業企業。
不像煤礦像花園
近年來,冀中能源峰峰集團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層次開展清潔生產和綠色礦山建設,企業生態和環境面貌得到顯著改善,一幅高質量發展現代化新國企的綠美畫卷漸次舒展。
“印象中煙塵蔽日的煤礦如今卻看不到一絲煤塵,這哪里是煤礦,分明是一座花園。”參加牛兒莊采礦公司井口慰問活動的礦嫂李慶茹,在看到如詩如畫的美麗礦山后新奇的說。在這里,四季見綠,三季有花的綠色礦山還有很多,這都源于近年來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和清潔開采技術的廣泛應用。
切頂卸壓沿空留巷,低耗能開采,讓煤炭資源“顆粒歸倉”;TDS機器人選矸,烏金上裝扮,讓挑選矸石“智能科幻”;采空區沉淀,深井下凈化,讓礦井排水“清潔達標”。依靠科技創新、工藝變革,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增盈。
誓把廢水變肥水
“廢水進入處理站,經過處理后水質可達到回用標準,實現了內部循環使用零排放。”羊東礦節能辦公室于水介紹到。該礦充分利用好水資源,復用于廠區綠化、矸石山噴淋,廠區道路灑水等,實現了“廢水”變“肥水”綜合利用。
作為全國“大水礦區”之一,長期致力于礦井水的源頭減排、資源化利用,投資1.7億元,先后實施了礦井水堵水工程和礦井水處理工程,采用“超磁分離、絮凝沉淀+高效過濾、井下混凝+多介質過濾、一體化全自動反沖洗”等工藝,實現了礦井水穩定達標排放,部分用于井上生產降塵、矸石山噴淋、洗煤電力生產補水,以及地方濕地景觀補水等,為地方環境改善起到了積極作用。
扮靚礦山新“峰景”
又黑又高的矸石山向來是峰峰礦區的天然地標,而如今,矸石山上綠樹掩映,青草相接,一礦一重綠,一山一疊錦,已然成為礦區一道怡人的新“峰景”,而嬗變的背后是智與矸的較量,是綠與黑的博弈。
“占地體量大、坡度陡峭高、種草不見綠、種樹樹不活”是矸石山治理的難點。啃下生態修復硬骨頭,創新采用“矸石山穩定性治理+表層土壤構建+植被復綠”“三位一體”治理模式和“平面造地,立面造綠,梯次種植”的生態修復方案,綠化矸石山109.2萬平方米,削坡135.2萬立方米,覆土24.3萬立方米,實現了閑置矸石山綠化全覆蓋、生產礦井矸石山綠化率80%以上,為礦區綠色發展貢獻了峰煤力量。
如今,13座矸石山全部完成環境整治工程驗收工作,為河北省首家全部通過驗收的單位。《矸石山快速治理與覆綠工程》項目,獲中關村綠色礦山產業聯盟科學技術獎(重大工程類)二等獎。
(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