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報: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邢東礦以科技創新促降本增效

發布時間:2023-11-08 08:41:34 冀中能源

稿件來源:《中國煤炭報》2023年11月07日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東礦以科技創新促降本增效

面對采掘接替緊張、深井支護困難、復雜地質條件等諸多問題,近年來,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東礦不斷強化技術創新,優化采煤工藝和采掘布局等,實現了科技降本和煤炭資源回收最優化。

把問題當課題,優化支護和設計

作為冀中能源集團最深的大采深高承壓礦井,如何在頂板支護更加優化的前提下,實現科技降本,一直是邢東礦技術研究的重要課題。

“我們去山東濟寧能源集團學習,積極與兄弟單位對標,再結合自身生產條件和特點,找出適合我們頂板支護的方式方法。”邢東礦技術規劃科科長張健拿著厚厚的學習筆記介紹。

邢東礦1222矸石充填工作面,最深煤層有900多米。為了提高巷道支護強度,邢東礦在掘進過斷層期間,減少擴幫,將原本800毫米×800毫米的間排距,縮小成700毫米×700毫米,巷道維修周期延長2倍至3倍。

“縮小間排距,看似浪費了井下支護材料,但降低了二次巷道整修的頻率,減少了整修時的人員數量和浪費的時間,保障了采掘接替,減少了多次巷道整修的各項費用。”張健說道。

據了解,僅11218和1222兩個工作面,就節省各項頂板支護費用約70萬元。

同時,邢東礦在11235工作面和11216工作面過斷層期間進行設計優化,盡最大努力提高煤炭回收率。

“緊鄰市區、周邊村莊密集、煤層薄、夾矸多、斷層頻繁……”用邢東礦總工程師楊軍輝的話說,“遙遙領先的科學技術,都是被逼出來的,生產接替緊張及一線職工緊缺成為制約邢東礦采掘平衡的最大掣肘。”

在11216工作面過斷層期間,邢東礦提前根據掘進期間掌握的地質資料,科學分析回采工作面斷層情況和地質構造。在過斷層時,按回采剖面圖完成支架調整、工作面溜子調坡。將工作面支架及刮板輸送機調整至最優角度,以最優采高實現多割煤少割巖。通過技術優化,邢東礦既降低了勞動力消耗,又減少了回采托頂煤,且多回收煤炭資源約4.2萬噸。按照當前煤炭價格700元/噸計算,增收近3000萬元。

在11235工作面過斷層時,邢東礦同樣通過技術創新,多回收了三角煤4000多噸。

邢東礦11235運料巷設計需通過SF75斷層且無法避免。受SF75斷層的制約,若不采取有效舉措,工作面停采線將不得不靠下布置,導致斷層附近三角煤難以回收。而通過技術創新,用做假頂+臥底的方式,人為降低兩巷頂板高度,11235工作面可向外多推進15米,實現對斷層三角煤最大限度回收,創造直接經濟效益300多萬元。

技術創新不停,開采工藝升級

“高水充填在過去十年為我們礦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技術在更新,我們要精益求精,全方位降本增效,找出可以替代高水充填的更好方式。”回憶起全域連續智能化矸石充填之路,楊軍輝目光閃爍。

為了優化矸石充填系統,邢東礦設計采用礦外矸石結合井下矸石充填開采,并改進矸石充填工作面裝備和工藝,提高開采效率。在-760里段運矸巷、矸倉繞道及-760東翼充矸通道掘進工程1004米,建立2個矸石倉,形成了1100區域充矸系統,為實現1222高水充填改矸石充填節省一年半時間。同時,提前一年半將高水充填改矸石充填之后,充填消耗總成本節約近5000萬元。

為保證生產接替,邢東礦優化回采工藝和采掘布局,回收11218矸石充填工作面本無法回收的煤炭,延長礦井服務年限。通過優化預計可多產煤約25萬噸,產生經濟效益近2億元。

眼下,邢東礦正朝著無煤柱矸石充填開采、沿空留巷開采的道路前進。

“在11215工作面掘進設計上,正常情況下需在這里拐彎施工切眼。為盡可能多回收寶貴的煤炭資源,我們研究地質資料,分析斷層位置,發現從運料巷掘進可以掘至設計切眼的位置,且不會撞上斷層。我們立刻重新設計,制定了新的掘進方案。”張健指著設計圖紙解釋道。

邢東礦對11215工作面DF15斷層進行分析研究,確定巷道坡度及兩巷貫通方案,以錨網支護的形式將20米煤柱回收;通過加注水泥漿,充填碾壓混凝土,排木剁,排單體,實施無煤柱開采,可多回收煤炭資源約2萬噸,創造經濟效益近1600萬元。(劉佳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