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來源:《中國煤炭報》
降本增效融于日常 處處有真招實招
“聚焦節支降耗、降本增效,只要開動腦子想辦法,從自身工作做起,真正把降成本、增效益做在日常。”三季度以來,冀中能源股份公司大淑村礦持續加大降本增效力度,緊密圍繞“增節降”工作,深入挖潛增效,不斷提升礦井經濟效益。
算好成本賬單
“要大力營造人人降本增效濃厚氛圍,把‘省下來的就是賺到的’理念落實落細,過好‘緊日子’,形成全區上下一條心的降本增效局面。”通風區管理人員在班前會上講道。
如何把降本增效持續引向深入?該礦嚴格落實《生產材料使用管理辦法》《大淑村礦材料、配件計劃審批及驗收程序》《大淑村礦關于物料回收及自制自修管理辦法》等制度,明確目標任務,優化生產措施,完善20余項重點工作措施,健全管理體系,在降本增效上持續發力。
重點依托創新工作室為示范引領,集技術攻關、導師帶徒、科技創新、“五小”成果推廣為一體,堅持以創新促創效、以創新降成本,大力實施新工藝、新技術,有力促進了各項安全生產工作。
深挖內潛創效
該礦以創新聯盟“五色”攻堅行動主題實踐活動為平臺,將修舊利廢融入日常,通過修舊零件、回收物料等措施,不斷延長了設備使用效率和壽命,點點滴滴促增效。
“我們始終繃緊‘節約’這根弦,在工作面過斷層期間,工作面出砟量增大,溜槽磨損嚴重,我們制作了長550毫米,寬150毫米和長200毫米,寬130毫米的鐵板,在一邊焊接一條16毫米螺絲桿,把兩塊鐵板和溜槽進行連接,用螺母進行固定,安裝在溜槽損壞部位,保證了工作面正常生產,節約了成本費用3萬元。”二采區技術員王文杰介紹道。
“修舊利廢只有積少才能成多,在每一顆廢舊螺釘、每一個托盤等“降費用”上尋突破,我們利用舊材料制作了可調節式卡軌車拖繩輥,對巷道內的供水系統進行改造,對老空區內的水進行二次利用,實現了172406上順槽聯合加壓供水,都得到了很好的經濟效益。”掘進區機電工長郭三祥說道。
變被動為主動
“對回收、自制自修、小改小革創新完成后并向成本考核辦提出申請并驗收,依據物料原值單價20%-40%進行獎勵。”該礦成本考核辦負責人講道。
在大淑村礦每項創新都會有申報、有考核、有獎勵、有兌現,職工將小改小革成果,直接轉化為生產力,不僅創造出經濟效益和安全效益,還顯著提高了勞動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強化了安全保障,激發了廣大職工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活力,促進礦井管理水平的持續提升。
“我們每月定期開展‘以修代培’活動,在7月份,共修理了饋電開關、40千瓦電機、120型挖掘式裝載機等設備,當月節省了修理費用100萬余元。”該礦設備組工作人員介紹道。(馬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