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來源:中國煤炭報
王金星:不斷學習,成長為“一專多能”新時代礦工
下午2點,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東龐礦。換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反復檢查礦燈和自救器無異常后將其緊緊系在腰間,28歲的王金星乘罐籠直抵-480米地心深處,開始檢修、試運行、操作……這是他從事煤礦工作的第7個年頭。
作為土生土長的礦區子弟,王金星對煤礦工作的艱辛早就清楚,但他依然選擇子承父業、扎根礦山。2016年7月,王金星從河北工程大學礦山機電專業畢業后,毅然回到東龐礦,成了綜采三隊的一員。
20歲出頭的他,因為年輕、腦子活被選為采煤機司機。采煤機組控件集成、自動化程度高,要想很好地掌握采煤機的操作和維修,對于初出茅廬的他來說,是一場挑戰。
王金星說:“我一直堅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把工作做到位、把功夫下到家,普通技術工人完全有可能成為‘金牌員工’。”
在平時的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他積極向技術人員、向老采煤機司機學,同時向書本學,把專業知識學通學透。條件好時如何快速推進?工作面角度大時如何防滑?過斷層時如何挑頂?“有時候做夢都在推支架,手在不自覺地操作。”王金星笑著說。
正是憑借著這種近乎“瘋魔”的鉆研精神,他快速掌握了采煤機操作要領,不到半年時間,就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主采煤機司機。但是,他并不滿足于當一名只會開采煤機的司機,還要學習采煤機的維護保養。因此,采煤機出現故障時,他總是盯在現場,邊干邊學。
有一次夜班生產中,工作面機組齒軌輪損壞,導向滑靴使用時間過長、間隙過大,區隊安排檢修班進行更換。齒軌輪與導向滑靴已安裝到位,檢修班在安裝齒軌輪銷子,還差2厘米安裝到位時,卻怎么也砸不進去了。壓滾筒、吊搖臂……各種方法都試了,就是砸不進去。王金星見狀,主動鉆到機組下查看,發現銷子砸不進去是因為齒軌輪與導向滑靴不同心,立即叫機組司機找來螺母,墊在導向滑靴與齒條之間后,齒軌輪銷子順利砸了進去。現場,大家都對這個年輕人豎起了大拇指。
他總結了一個個故障案例,把故障現象、產生原因和處理方法隨時記錄下來,舉一反三,尋找故障處理改進的方法。
工作7年,王金星已成長為一名“一專多能”的新時代礦工。
“作為一名新時代礦工,就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王金星說。
2022年3月21日,東龐礦首個薄煤層智能化工作面建成投產。王金星作為年輕一代的采煤機司機,第一批接受智能化裝備操作培訓。培訓過程中,他認真學、勤觀察,成為全區隊第一個熟練掌握智能化采煤裝備操作的員工。隨后,他主動擔負起區隊培訓操作的事務,短短1個月的時間,就讓全區隊一半以上職工掌握了智能化裝備的操作。
現如今,王金星回到家,最愿意跟退休的父親聊聊智能化的事。當了一輩子礦工的父親從兒子口中得知,以往割煤、推溜、拉架、裝煤、運輸這些主要依賴人力的活兒,如今已經被智能化設備所替代時,由衷地感慨:“真羨慕你們這一代礦工,現在的條件可比我們當年好多了。”
(羅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