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來源:《中國煤炭報》2023年8月29日03版
冀中能源集團九龍礦“區長講壇”刮起頭腦風暴
還未到會議室,先聞聽激烈的辯論聲。這是冀中能源集團九龍礦抽放區防治水“創新工作室”日常培訓的常態。
被國家級大(Ⅱ)型水庫——東武仕水庫“圍裹”的九龍礦,開采煤層埋藏深度大,水文地質類型為復雜型,地質類型為極復雜型。其中,受水害影響巨大。
歷史上,九龍礦曾發生過陷落柱突水事故。這讓擔負礦井探放水任務的抽放區職工,始終承受千鈞壓力。
以往,職工下班不是去喝酒,就是去打牌。如今,一有空閑卻往“創新工作室”里鉆。
“你看,來得晚了,只能站著聽。”主管技術員陳為民說,大家都搶著聽區長岳巍的“區長講壇”課目。
近年來,為了破解礦井防治水技術難題,九龍礦制定以“強排抗災、水文預警、水質檢驗”等為主要措施的水文地質保障體系,實施“地面區域治理、井下物探佐證、有異鉆探查驗、注漿加固補強”井上下結合的防治水技術,建立相應的防治水應急管理制度、災害性天氣預警和預防機制措施,并對職工開展“出現透水征兆立即撤人”、避水災路線等關鍵培訓,提升其應急處置能力。抽放區更是成立“創新工作室”、每周開展“區長講壇”課目,重點組織職工學習水文地質、鉆探施工等相關知識,提高他們水害治理水平。
“丁零零……”踏進“創新工作室”的岳巍放下“教案”,接通電話后表情逐漸凝重。“長期受采動影響,南二采區下山坡地巷道底板底鼓,導致奧灰觀11孔孔內水沿裂隙涌入巷道,目前井下排水壓力很大。剛接到對其實施永久封堵的任務,本期‘區長講壇’就此問題,討論一下封堵方案。”環顧四周,岳巍望向鉆機隊隊長郭斌。
“前期我們到過現場調查,裂隙較大。如果簡單實施注漿封堵,水泥漿勢必會沿著裂隙涌入巷道,恐怕難以達到封堵預期效果。”郭斌心領神會,道出疑慮。
“如果在水泥漿里加入鋸末或麻繩材料呢,會不會起些作用。”鉆機隊職工王建民接過話頭。
“不好說,裂隙太大了,沒有十足的把握。”角落里傳來老鉆機隊長張志杰的聲音。
“老張,過來坐,說說你的看法。”拽起張志杰,岳巍將他摁進講臺座位。
“之前施工時,便向孔內注入過直徑108毫米的套管進行固管。不過,鉆入5米后就打不進去了。”張志杰發現工友們伸直了脖兒,順勢打開話匣子。“隨后,我們又利用測井分析儀窺視觀11孔,發現孔口以下5米位置套管斷裂、錯位。依此判斷,下一步可在直徑108毫米套管前焊接錐形變節。這樣一來,套管至少能鉆入孔口下8米處。”
眼見張志杰打開了思路,黨支部書記呂永國隨之一語中的,“接下來,我們可在自制的注漿填料裝置中注入黃豆、海帶等膨脹材料,對圍巖較大裂隙實施封堵,再用高壓注漿泵將速凝水泥注入套管,直至孔口返漿,便能完成觀11孔封堵作業。”
“理論上可行,沒有紕漏。”岳巍拍拍腦門,面露笑容。“技術組立即拿出施工措施,材料組備齊施工材料。通知鉆機隊全體,下個班封堵施工。”
走出會議室,岳巍的電話又一次響起。“今晚就施工,按時完成任務。”他把自己胸脯拍的“咚咚”響,一再向電話那頭的礦領導保證。(王海 連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