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來源:長城網
冀中股份邢東礦:將“過緊日子”落到實處
今年以來,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邢東礦維修中心不斷實踐創新,積極落實修舊利廢,全面實現自主維修,竭盡所能變廢為寶,走好降本增效“千里路”。
“節”盡所能,修舊利廢增效益
在井上的二次分揀中心,幾名工人正配合地對鉆臂閥組進行拆解,回收可以復用的配件。為進一步提高廢舊材料利用率,維修中心本著“利廢增效”的原則,將拆解下來的設備進行修復,實現二次利用,大大減少了新材料、新配件的投入,降低了維修成本,把節能降耗落在實處。1月份,井下分揀中心通過對錨網托盤、魚尾栓、道木進行回收,錨桿校直復用等節約資金20余萬元。
同時,維修中心制定了相應的激勵機制,根據所修復設備價值的大小和維修時間快慢,對職工們進行適當的工分獎勵,月低根據工分進行排名,給予相應獎勵。充分調動了職工參與降本增效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自主”維修,大膽攻關降成本
“拿采煤機舉例,由于維修難度大,技術復雜,以往外委維修,不包括電控部分,維修一次的最低費用也要在15萬元以上。現在我們通過自主攻關實現內修,可以至少省下13萬元,而且維修時間也大大縮短了。”副主任李曉雷介紹道。
維修中心成立以技術骨干為核心的“自主維修技術攻關小組”,打造高水平的維修團隊。自主維修項目從最初簡單的皮帶機部件、開關范圍擴大到比較復雜的變頻器、電控箱等,節省了大量維修資金、縮短維修周期。在技術攻關小組的不懈努力下,相繼拓展采煤機、轉載機、液壓支架、破碎機等大型設備自主維修業務,現在全礦所有設備均可實現自修。年節省外委修理支出500余萬元,降本增效的同時,切實提高職工的技術能力,為設備保障和維護維修積累寶貴經驗。
變“廢”為寶,“緊”上添花促節支
“你看,這是我們自制的裁皮帶機和卷皮帶機,井下送上來的1680寬皮帶邊磨毛了,我們就裁成800的短皮帶,特別窄的皮帶我們就用這臺廢舊千斤頂改良后做成的壓力機把皮帶加工成皮帶梁,一年能節省至少1000米皮帶,就按一米皮帶180元算,你算算,咱省下了多少!”“我們從井下回收的廢舊錨桿可以加工成開關鍵、電纜溝等,一個電纜溝的市場價格是30元左右,但我們的加工成本只有不到1元錢。”……細數起他們的“勞動成果”,現場職工們高興地說。
維修中心積極發揮“職工創新工作室”示范引領作用,充分調動職工創新創效的熱情,從生產實際出發,鼓勵和引導職工立足崗位,圍繞降本增效想辦法、出點子。同時,大力開展材料回收復用工作,對廢舊物資進行加工、再利用,最大程度實現物盡其用、材盡所用,變廢為寶。
“我們將持續樹牢‘過緊日子’的思想,繼續從‘小’處著眼,做好開源節流‘大文章’,全方位推動降本增效工作再上新臺階。”裴家峰說。
(劉佳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