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石煤機公司搭建信息化車間讓生產管理變得智能可控

發布時間:2023-01-29 08:00:19 冀中能源

稿件來源:河北日報

石煤機公司搭建信息化車間讓生產管理變得智能可控

在冀中裝備石家莊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石煤機公司”),ERP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詞。上至管理層下至車間工人,只要一提起ERP,大家都贊不絕口:“它讓我們生產起來更精準可控。”

ERP是石煤機公司智能化制造項目中的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已成為許多行業發展的趨勢。為企業發展插上“數字翅膀”,2019年,石煤機公司開始實施智能化制造項目,主要包括自動化設備購置與改造、信息化軟硬件購置、系統開發與服務等多個子項內容。項目歷時三年,完成了機房系統升級、計算機及工控機部署、無線網絡廠區覆蓋、ERP系統移動化應用、PLM系統應用、套料軟件系統實施、智能化工業設備部署。

信息技術與機械加工相融合,給生產和管理帶來哪些變化?

12月12日,石煤機公司機加分廠車間內,數控車床、銑床、鏜床、鉆床等機械加工設備按功能整齊布置,成批的待加工件和已加工件分區有序擺放。與普通加工車間不同的是,這里每臺機床旁都擺放著一臺觸摸式顯示屏,機床操作人員不時點開查看。

這一臺臺小小的顯示屏具有多種功能,是信息化車間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職工手指輕觸顯示屏,就可看到清晰的零部件加工圖紙。”石煤機公司機加分廠廠長張紅杰介紹,圖紙可局部放大、位置移動。員工在上面還可進行工藝搜索、物料查詢、生產進度查詢等,隨時了解相關加工信息,接收加工指令,還可以進入公司OA辦公系統和ERP管理系統辦理有關業務,十分便捷。

趙輝是石煤機公司機加分廠的生產調度。智能化改造之前,他每天一上班就要去工廠毛料庫查找入庫毛料,根據生產進度拿回來毛料在車間按照工序加工完后入庫。而現在,他不用去毛料庫,在ERP上就能實時了解上道工序的加工狀態,從而決定車間內的生產。

“智能化改造讓我們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趙輝說,最顯而易見的是產品的生產周期縮短了,以前一個大型裝備的生產周期差不多三個月,而現在縮短至20多天。“以前,你想加工一個零部件,但你并不知道這個零部件的毛料什么時候放在庫房里,當你知道的時候它可能放了一段時間了。而現在呢,通過ERP系統,毛料放到哪你第一時間就知道并拿走了。”趙輝向記者解釋。

作為石煤機公司總調度人員,也是智能化制造項目建設的參與者,劉玉文對ERP系統的排產模塊有著更深切的體會。

生產排程,曾是長期困擾生產的一個痛點。過去,總公司的調度人員需要拿著手工賬本去庫房里核對生產任務。比如加工一個產品需要1000種零部件,就得導出這1000種零部件的明細,看看這些零部件有多少是在加工、有多少是庫存件,然后再人工分析生產計劃。工作人員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在辦公室和庫房之間整理明細。

如何從繁冗的手工對賬中解放出來,讓總調度人員把更多時間用在現場的督導生產上?在智能化制造項目建設過程中,劉玉文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不斷提出建議,并且很多被采納。

如今,利用ERP系統的排產模塊,不用去庫房,在機床顯示屏上甚至平板電腦上,各種零部件的生產及庫存情況一清二楚。“比如我下個月要生產出10臺掘進機,需要用到一部分工序比較長的零部件。這些長工序的零部件從智能排產上一目了然,如果下個月齒輪類的零部件有缺口,這個月我就要提前著手組織這些東西,讓我們更好地統籌考慮生產。”劉玉文說,不僅如此,在現場督查時也不用像以前那樣經常跑庫房去借圖紙了,圖紙的信息被存儲在系統中,通過平板電腦隨時隨地都能查看。

如果說ERP系統提高了生產效率,套料軟件系統的實施則讓生產更智能的同時降低了企業成本。

在石煤機公司毛料分廠,激光切割機正在將一張張鋼板切割成形狀各異的材料。這得益于公司內部PLM系統與ERP系統數據的有效整合,也是此次智能化制造項目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石煤機公司信息管理中心主任王焱介紹,在整個操作流程中,先通過PLM系統將圖紙導入到套料軟件中,再通過ERP系統打出排產進程單,然后由套料軟件進行套料計算,最后生成數控代碼并傳輸至文件服務器,各個機床操作者就可以直接從機床上調用程序開始切割了。通過應用套料軟件系統,鋼材套材率提升了5%以上。

“對企業而言,數字化轉型已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生存和長遠發展的‘必修課’。”王焱說,目前,信息化車間在降本增效方面的作用已經凸顯,隨后還將在全面性、保密性、功能性等方面進一步完善,讓信息化更高效、更便捷、更全面地服務公司生產,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方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