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近,那么美
——“兩山”理念下的冀中股份東龐實踐
這么近,那么美,周末游河北。朋友們,何不來美麗的冀中股份東龐礦一游?
走進東龐礦區,湖水波光碧影,岸旁楊柳依依,處處鳥語花香,置身其中流連忘返……這座以高標準建設的綠色礦山,同時也是“中國最美礦山”“全國綠化400佳單位”“中華環境友好單位”。
在多年的發展中,東龐礦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在滿足國民經濟發展能源供應、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下大力氣整治礦區環境,傾力打造宜居宜業的“綠色礦山”。
見“縫”插綠 將礦區打造成大花園
8月的東湖宛如一塊無瑕翡翠,在和風吹拂下,漾起層層縠紋,引來一群水鳥嬉戲筑巢……置身其中,流連忘返。若不是偶有滿載煤炭的火車呼嘯而過,真讓人感覺不到這里身處礦山。
“咱們礦區的空氣好、景色美,就連珍稀鳥類——池鷺都被吸引來這兒安家了……就像是在畫中漫步一樣!每天在這里散步心情非常舒暢!”正在東湖生態園散步的東龐礦職工呂貝貝對筆者說。
“一湖春水映桃花,溪邊荷花知夏意,片片紅葉俏秋韻,一方風雪映冬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美麗場景在東龐礦成為“標配”,綠色“顏值”常駐礦區。東龐礦通過加大投資力度,不斷建設新的建筑群落和綠化區域,使建筑群與植物群的有機結合,為職工的工作生活創造出美好環境。在礦區綠化中,東龐礦先后投資約100多萬元擴建綠化面積,豐富植物品種,增加了欒樹、龍爪槐等十幾種名貴植物,形成了小型綠色植物帶,在樓宇之間建設了張拉膜亭、跌水池、廊架等休閑景觀,配備了庭院燈和智能噴灌系統,使整個礦區綠化率達到50%以上。
現如今,“綠色”已經成為了東龐礦的新名片,東龐礦在生機勃勃中煥發著青春與活力,展現出了不一樣的礦山“顏值”與“氣質”,詮釋著綠色和諧發展的真諦。
低碳時代 用科創力促“雙碳”落地
山水之美,如同天造地設,為東龐礦注入了豐厚的文化底蘊。而建設之美,則更現功力,日久方成。
8月3日,筆者來到西龐井水源熱泵機房,水源熱泵發出低沉的轟鳴。據西龐井節能環保科副科長王景欣介紹:“水源熱泵技術自2014年11月投用至今,已累計減少燃煤3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840余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72萬噸,達到省電節能的效果。”
而就在距西龐井水源熱泵機房正西方1.2公里處,另一項利用“余熱”供暖的環保項目——北井風源熱泵機房機組正在有序運轉中。
同樣作為清潔的可再生能源,風源熱泵空調系統利用大地深處冬暖夏涼,溫度相對穩定的特點,通過熱交換器提取熱量,帶動壓縮機做功實現機組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的目的。“每個采暖季可減少煤炭消耗2958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131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6.7噸,實現了節能減排的“神提速”。”東龐礦企管科副科長路標饒有興致的介紹。
東龐礦依靠技術有效利用自然資源,既滿足了民生需求,又兼顧了企業發展,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貢獻力量。
變廢為寶 發展綠色“循環經濟”
如果把綠色礦山比作一個人的話,不僅要有“面子”,還要有“里子”。長期以來,東龐礦堅持走安全生產、生態文明協調發展道路,通過優化資源利用、推行清潔生產、加大技術創新等方式,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每天清晨,灑水車緩緩地在廠區內繞著圈。白花花的水噴灑開來,落在一排排冬青上,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翠綠。
“這水是從哪里來的?”筆者問道。司機拍了拍儲水罐說:“這就是礦上處理過的中水。”
“中水”也叫再生水,是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的達標水。東龐礦實施了“中水綜合利用系統”,將礦井水和工業區、生活區內生活污水全部進行處理,經過處理后完成綠色“蝶變”成為中水,用于地面灑水降塵、灌溉花草,并供給電廠、洗煤廠等單位重復使用,在實現實現污水零排放的同時,水資源實現了循環利。
在東龐礦地面工業廣場和各施工地點,都裝備有環繞式噴霧器,噴頭360度旋轉,將整個工作區域覆蓋,灑水車一天兩遍對公司全區域灑水,礦區內幾乎看不到任何揚塵。
這些都只是東龐礦不斷強化“既要高質量發展,更要碧水藍天”的安全環保理念、構建“興業一地造福一方”和諧發展環境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2018年至今,東龐礦累計投資上億元,對廠區所有露天煤場、堆料場、入料口等進行封閉棚化,徹底解決了露天煤場對環境的影響,真正實現“出煤不見煤”。
“井下采出的原煤從主井口開始,通過全封閉式的皮帶棧橋被輸送到破碎車間、原煤倉、洗煤廠、精煤倉,再到裝車外運,整個煤流過程中,在外面是看不到的。”東龐礦調度室主任宋萬軍說。
如今,工作之余、周末閑暇,職工都會選擇游玩于礦區,感受綠色礦山、生態環保帶來的可喜變化。“朋友圈”里都是好友隨手一拍的美景美圖,環境好了,職工臉上的笑容也更加燦爛了!
(冀中股份東龐礦 羅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