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報:以智能化發展解“卡脖子”難題

發布時間:2022-03-03 08:21:53 冀中能源

稿件來源:中國煤炭報

以智能化發展解“卡脖子”難題

冀中能源股份公司東龐礦于1983年投產,年產原煤490萬噸,年營業收入30億元。經過近40年的開采,東龐礦出現煤炭賦存減少、采掘接續緊張、地質條件惡化等問題。

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矛盾來自五個方面:一是井下作業人數多,難以滿足井下限員的硬性要求;二是井下生產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不高,距離“無人則安、少人則安”目標有不小差距;三是礦壓大、巷道變形嚴重,巷修工程人力、物力投入巨大;四是底板穿層孔消突效率低、速度慢、投入較高,采掘銜接斷檔風險大;五是礦井各系統相對獨立,融合程度、工作效率相對較低,未實現智能化、信息化。

實施煤礦智能化建設,是解決東龐礦當下矛盾,實現企業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我們以技術、裝備升級改造為抓手,以建成智能化示范礦井為階段性目標,以建設安全高效、健康發展企業為最終目標,先后建立了工業自動控制標準體系,規范統一了各系統的編碼和采集標準;高度融合了數據傳輸,將井下萬兆環網、辦公千兆網以及手機APP等多維度數據協調關聯融合;搭建了智能化集中控制平臺,將各子系統進行遠程集中控制;建設完成了信息安全立體防御體系,智能化礦山初見規模。

在此基礎上,我們建成了河北首個厚煤層和6.5米高架、薄煤層開采自動化工作面,本部采煤工作面全部實現了自動化;在河北首創定向消突瓦斯防治工藝,取消了底板巖巷施工,消突效率提高了100%,趟出了一條消突新路子;成功實現了5G入井,局域通信效率倍增;引進吸收了液壓錨桿鉆車施工技術,顛覆了巷道支護只能靠人工的固有思想,減輕職工勞動強度的同時,支護效率提高了 80%;引進并優化了擴安一體化技術,6.5米高架搬家時間縮短了30天。眼下,我們以盾構機原理和擴安一體化技術為基礎,正在摸索構建掘進和搬家倒面平行快速作業體系。項目成功后,將打破以往掘進與支護、打鉆,以及搬家倒面交替作業模式,實現掘進、支護、鉆探,擴幫與安裝的平行快速作業,提高掘進和搬家倒面速度。

此外,我們對各個子系統進行了智能化升級,通過對關鍵設備運行數據的實時采集和智能分析決策,實現了關鍵設備故障前預防性維修,較大程度降低了設備無計劃停機率。對監測監控系統進行了專項升級,實現了各監測監控系統的智能分析、智能決策和自動反應。建立了地測空間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日常數據、信息、圖紙的智能化整理、歸納和更新。

2021年,東龐礦在智能化建設方面累計投入6260萬元,占年度總投資的32%。截至目前,東龐礦回采人均工效、掘進效率、消突效率分別提高了64.7%、26%、100%,消突成本降低了1500萬/面以上,實現了早投入、早受益、高投入、高產出。

(單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