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礦工有心靈棲息的港灣
——冀中股份東龐礦創建“心理咨詢室”撐起職工心理健康保護傘
今年以來,冀中股份東龐礦積極創建“心理咨詢室”,幫助職工減輕心理壓力,疏解不良情緒,真正實現快樂工作、健康生活。
搭平臺,讓職工“心”有所屬
走進東龐礦“心理咨詢室”,可以看到琳瑯滿目的書籍、柔軟舒適的沙發,以及毽子、跳繩等各類體育器材。這個小小的咨詢室自2022年1月運行以來,已先后讓800多名職工找到了心靈棲息的港灣。
煤礦企業不同于其他企業,井下工人長期身處相對封閉的環境,容易產生焦慮、壓抑等不良情緒。為此,東龐礦建立“三級”網格化心理健康站,即礦級層面“心理咨詢室”、區科層面“心靈驛站”、班組層面“女工協管幫幫團”,構建多元立體的組織網絡,為職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同時為更好地服務職工,東龐礦每年定期開展一次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并整合企業持有心理咨詢師證的職工,組成“心理咨詢志愿服務小分隊”,及時為職工提供心理咨詢服務。
“調整到自己最舒服的姿勢,吸氣、呼氣,什么也不要想,給自己的大腦放個假……”8月4日,東龐礦特邀河北省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心理科醫生,為職工講授了一堂專業的心理健康課程。課堂上,心理科醫生帶領大家進行十分鐘冥想放松。
“聽著舒緩的音樂,跟著醫生的節奏,慢慢呼吸,放空身心……醫生教的這個方法非常實用。現在我每次坐在人車上就用這種方法放松,到工作面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聽完心理科醫生的授課,綜采一隊職工許銳獲益良多。
針對疫情防控期間,職工及家屬在封閉管理和復工過程中出現的緊張焦慮等問題,“心里咨詢室”開通心理服務健康熱線,由心理健康專業人員負責接聽電話,有針對性地提供心理疏導服務,幫助職工迅速調整心態,以積極、陽光的心態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各種影響。同時,為異地返工、集中隔離的職工,開展一對一結對服務,幫助職工筑牢心理健康防線。
建機制,心理溝通見“聊效”
“最近礦區周邊疫情比較嚴重,礦上倡導非必要不外出,你現在一直在宿舍居住,有什么問題可以向單位反映。”
“生活上都還挺好,就是長時間不回家有點想孩子。”
“這很正常,可以多和孩子打打視頻電話,和孩子耐心溝通,孩子會理解的。平時工作之余多和工友聊聊天,多運動。”
這是該礦基層車間工會開展“心靈驛站”談心活動的一幕。針對住宿職工思想情緒波動大,容易產生焦慮、煩躁等心理問題,車間“心靈驛站”負責人與住宿職工交流談話,及時了解職工心理訴求,疏導職工情緒。
綜采一隊職工小李最近干活總有點心不在焉,工會主席了解到情況后將他帶到“心理咨詢室”,讓“心理醫生”面對面與他溝通。通過深入談話,得知原來小李因為孩子上學問題和媳婦產生了分歧,他又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很多事喜歡藏在心里,不愿和人溝通。“心理醫生”耐心與其交流,引導其換位思考,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溝通,小李滿臉笑容地走出了“心理咨詢室”。
多年來,東龐礦始終關注職工心理健康,定期開展一線重點崗位職工心理健康檢查、咨詢疏導、心理健康干預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職工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為職工撐起一把心理健康保護傘。
職工的心理健康一頭連著職工及家庭幸福,一頭連著礦井安全生產和穩健運營。關心職工心理健康,不僅要體現在專業服務上,還應體現在改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等每一個環節。東龐礦在礦區及生活區增加了乒乓球室、籃球場、閱讀室等休閑娛樂設施,讓職工在工作之余能夠放松心情,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冀中股份東龐礦 羅福琴、張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