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冀中股份東龐礦推動職工雙創工作紀實
2022年,冀中股份東龐礦匯眾智、聚合力,通過技能培訓、完善激勵機制,造就了一支有技術、能發明、會創新的人才隊伍,并把“實效”作為檢驗工作的落腳點,讓“創新創效”成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匯聚英才,讓雙創“熱”起來
近日,李金虎創新工作室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是今年河北省煤炭行業中,唯一獲得該榮譽的單位;胡文鵬獲得首屆“邢臺工匠年度人物”;袁利強、趙青波、李志杰、劉永鈺四人榮獲公司“青年創客”明星……
為給“雙創”提供強大人才支撐,東龐礦以“尊重知識、鼓勵競爭、崇尚創新”為宗旨,為職工搭建創新創效平臺,先后建成了16個職工創新工作室。
他們將職工創新工作室作為職工成長的“練兵場”,充分發揮成員不同專業、不同崗位的技術優勢,將理論鉆研與工作實踐結合起來,帶動成員技術技能素質水平的提高。與此同時,通過技術培訓、技術交流等方式,影響和帶動更多員工提升技術技能水平。以“育才”盤活人才存量,以“用才”激發創新活力。
“企業給我們提供了創新的平臺,使我更有信心去創新改造,在創新中發揮自身作用。尤其看到自己制作的設備能提高工作效率,還能為企業省錢,很有成就感啊!”采訪時,擁有3項國家專利傍身的王圣普正在帶領攻關團隊研究“定向順層鉆孔”高效鉆探工藝。
“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來”。如今,在東龐礦,“人人努力成長、個個盡展其才”已成為常態,無論是井下一線還是創新工作室,時時能看到職工們實干鉆研的身影,處處體現著創新創效的成果。
構建機制,讓雙創“甜”起來
“既給‘名’,又獎‘利’,面子亮了,里子也甜了……在獎懲激勵機制下,我們真切地嘗到了甜頭。”5月24日,在東龐礦職工“雙創”成果表彰會場,手拿獎金和證書的機修廠職工史季寧興奮的告訴筆者。
為推動“雙創”活動的全面鋪開,東龐礦通過抓好重點項目謀劃、重點項目推動、重點成果轉化“三個重點”,建立“45332”“雙創”工作體系,制定并下發了《關于雙創立項實施規定與節點督查的通知》,編制了項目任務書,明確了項目內容、負責人、計劃進度、預計投入和收益,使活動實現正規循環。
為了保證“雙創”活動的順利進行,東龐礦成立了專門的督導小組,對職工“雙創”成果從推選、評審到落地推廣,實施了一系列嚴格的督導考核機制。對創新成果實施評審“積分制”,實行動態獎勵、半年表彰建立成果考核激勵體系,對各類創新成果按照評定等級,分別給予不同等級的獎勵。
“我們舉辦職工‘雙創’工作表彰會,對成果推廣轉化貢獻突出的先進單位及個人進行隆重表彰,充分調動職工群眾創新創效熱情。全年設‘雙創’成果推廣專項基金12萬元,確保了成果在基層的推廣應用、轉化落地。”東龐礦工會副主席馬西群介紹說。
同時,東龐礦將“雙創”與勞動競賽、班組管理等緊密結合,在全礦覆蓋,建立個人創效臺賬、材料節省臺賬、班組創效擂臺、“增節降英雄榜”“創新之星”等,做到每月一評,每季一獎,讓“雙創”成為“焦點”,讓職工看到“收益”。
今年以來,“定向鉆機風動鉆進的除塵裝置”“煤孔鉆桿打撈裝置”“自制錨桿鉆機試驗平臺”等一系列由職工自主研發的設備與裝置不斷誕生,真正讓效益“浮”出了水面。
追求成效,讓雙創“實”起來
“我們創新配煤方案,通過摻燒西龐洗混煤,降低發電成本,預計年可節支成本350萬余元。”采訪中,東龐礦電廠廠長何林濤興奮的說。
這正是東龐礦職工“雙創”的最大特色,即聚焦安全生產中的重點、難點進行創新創效。
年初,面對燃料價格一路飆升、成本持續增加的情況,東龐礦矸石電廠廠長何林濤組織技術骨干、崗位職工經過反復試驗、分析,找到了本部煤與西龐煤按比例進行摻燒。優化后的摻燒方案僅今年一季度,就節約燃料成本86萬余元,
深孔鉆機隊聚焦井下打鉆過程中經常出現煤塵的難題,自主研制出袋式除塵裝置。該除塵裝置是一種干式濾塵裝置,鉆孔內風攜帶大量粉塵先進入一級除塵裝置,遇到擋板后部分煤塵落入儲塵倉;剩余風量和粉塵進入袋式過濾除塵裝置,該裝置內安裝10組除塵濾袋,煤塵通過濾袋過濾落入放煤處,而達到清灰的目的。
“有了這套裝置,煤塵得到了高效治理,工作環境敞敞亮亮,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安全也有了保障。我們這個項目還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在-560斷層考察巷作業現場,深孔鉆機隊副隊長李志杰介紹說。
難題催生創新,創新收獲成效。東龐礦創新創效項目遍地開花,截至目前,已獲得國家專利16項。僅2021年一年,該礦創新工作室研發創新成果達132項,指導帶動職工“雙創”成果127個,推廣轉化成果100余項,創效2000余萬元。
成績展示了新成就、新業績,同時也代表著新期待、新未來!在創新創效的路上,東龐礦披荊斬棘、勇往直前,不斷推動人才建設、制度建設和創新成果轉化落地,讓“雙創”為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冀中股份東龐礦 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