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為礦井高質量發展賦能——冀中股份云駕嶺礦實施技術創新工作紀實

發布時間:2022-12-12 14:49:53 冀中能源

創新為礦井高質量發展賦能

——冀中股份云駕嶺礦實施技術創新工作紀實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礦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今年以來,冀中股份云駕嶺礦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致力走科技興礦道路,堅持向科技要效益、向科技要安全、向科技要發展,主動求變,科學應變,深度激發職工創新創效活力,創新創效成果不斷涌現,為礦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運用新工藝,提高資源回收率

為提高資源回收率、降低生產成本,該礦成功推廣應用沿空留巷技術,想方設法增加煤炭資源回收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留巷成本。

九一采區主要開采下組9號煤層,通過對下組9號煤19101工作面回采時及19103面掘進過程中所收集的礦壓數據,科學論證19103工作面切頂卸壓沿空留巷可行性。該技術可以使原來一個工作面兩條順槽巷道的配置,變為一個工作面僅掘進一條巷道,減少巷道掘進工程量。同時,沿空留巷技術完全取消了工作面區段之間的煤柱,極大提高了資源回收率,有效延長了礦井服務年限。同時,19103工作面運巷實施沿空留巷,還可為后續接替開采的19105面、19103里工作面提供巷道服務,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同時,減少了工作面的準備時間,贏得了采掘接替的主動。

19103運巷沿空留巷共計180m,留巷支護工藝主要采用工作面頂板預裂卸壓、補強加固錨索加U鋼梁支護的聯合穩定控制體系,實現了留巷的安全穩定。技術的革新及應用,不僅節約了147.5萬元掘進成本,還多回收煤炭資源1.9萬噸,創效1100萬元。

推廣新技術,提升安全系數

堅持向科技要安全。19103初采前,對工作面實施架后超前預裂技術,對架后工作面頂板提前進行爆破,在保證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的基礎上,安裝微震系統,通過在線監測,實現了工作面回采過程中突水危險地段的探查、評價,為水害風險提供了預警預報。

為了防止工作面支架傾倒,減輕職工的勞動強度,在12810工作面改造期間,將支架由左側護改為右側護,將原來一個底調油缸增加為兩個底調油缸,保證了支架在移架過程中調整相鄰支架整體同步及穩定,大大減輕了職工的勞動強度。

在副井檢修中,推行副井提升機首繩更換工藝,利用舊繩自重帶動新繩,井底出舊繩的同時,新繩直接安裝到位,時間從原先的16小時縮短到10小時,不僅減少了施工人數、降低職工勞動強度,還大大提高了礦井安全系數。

為解決19105工作面地板水增多難題,云駕嶺礦組織技術骨干,經過反復設計、實地論證,利用廢舊材料研究自制了“自動上下水裝置”,成功將“風改電”抽水泵運用到井下生產中,設備抽水量較之前提高了3倍,為工作面安全生產提供了保障。

實施新改造,實現降本增效

云駕嶺礦結合生產實際,因地制宜實施技術改造,改出新效益,激活新動能。

為避免2號與9號精煤污染,洗煤廠實施盆倉改造項目,自主設計優化了原煤轉載運輸線,通過在盆倉安裝多點落煤裝置,加固增高鋼結構隔墻,使倉容量增加了一倍,實現了2號和9號煤的自由切換。改造后,不僅解決了入洗2號和9號煤頻繁轉換造成的精煤污染問題,還有效節省洗煤時間和鏟車搬倒費用,提高洗煤效率。同時,利用跳汰機分選密度差異化操作方法,解決了2號和9號煤在同一系統分選的難題,減少了設備運行節約了用電量,降低了機電事故和工人的勞動強度,累計創效200多萬元。

制修廠在井下安裝了水泵自動控制裝置,采取兩臺啟停開關控制,當水倉水位達到上限,水泵通電開始自動排水,當水排完后到達下限,水泵自動停止工作,達到了減人提效的目的。

受煤質和采煤工藝條件影響,原煤生產過程中會產生水煤,機電區通過技術改造,對K3給煤機安裝了防竄煤裝置,通過風動氣缸控制插板開閉,防止水煤肆流,避免經濟損失。實施技術改造,實現空壓機自動化無人值守,根據井下用風量大小自動啟停,并增加了電動機震動監測裝置,進一步完善了該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

(冀中股份云駕嶺礦    高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