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能源峰峰集團:科技賦能“智造”未來
走進中國最美礦山——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梧桐莊礦,映入眼簾的不僅有小橋流水、花紅柳綠的怡人景象,一架盤旋在空中、科技感爆表的無人機更是博人眼球,吸引了筆者的注意。
“以前主井塔頂導向輪巡檢,職工要順著焊制的鐵梯爬上60多米高的天臺。到了冬天,鐵梯臺階結上一層厚厚的冰,上去很困難,還存在安全隱患。”正在操作無人機的機電區副區長徐義輝介紹到。“現在可不一樣了,自從用上無人機,同樣的工作,幾分鐘就能完成,安全又高效。”
“無人機巡檢只是我們智慧礦山建設的冰山一角。”該礦礦長牛清海說。“近年來,我們以裝備升級換代為依托,以互聯網、大數據、5G運用為主要手段,鋪就了百米井下信息高速路,搭建了智慧礦山的‘四梁八柱’,打造了礦井綜合系統的‘智慧大腦’,為建設‘安全、高效、綠色、可持續發展’具有梧桐莊礦特色的智能化礦井打下堅實基礎。”
顯而易見,從最美礦山到最美智慧礦山,梧桐莊礦技術革新的道路走的很扎實,也一步步嘗到了智能化帶來的甜頭。以182215運輸順槽為例,創新應用“語音視頻對講系統+綜掘機語音報警系統+頂板在線監測系統+區域限員控制系統+視頻交接班系統”,實現智能化掘進,效率大幅提高。在后路輔助運輸上,利用集控裝置配合視頻監控,一人即可對整個掘進工作面皮帶運輸系統進行集中控制,每天節省3名膠帶輸送機司機,每月可節省90個用工。
近年來,峰峰集團按照國家《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以“因地制宜、積極穩妥、注重實效、量力而行”十六字方針為指導,扎實推進智慧礦山建設進程,為建設高質量發展現代化新國企注入強勁動力。
走進九龍礦生產指揮中心,數十塊液晶大屏幕上,井下巷道、采煤工作面、運輸皮帶轉載點等不同點位的影像和數據正在實時傳輸。
“少人則安、無人則安”,科技賦能的核心價值是實現安全高效生產。在生產任務不變、安全生產標準化不降、安全設施不減的前提下,全天出勤人員由440人左右減至170人,更多的操作實現遠程操控。“我們在中控室動動按鈕就能實現遠程操控,咱煤礦工人的工作越來越體面了”
在井下,“掘錨護一體機+電子安全圍欄+皮帶地面集控運輸系統+柴油單軌吊”的完美組合,形成了高效智能掘進系統,實現了掘錨作業自動化、出煤運輸連續化、運料跟頭機械化、后路運輸遠控化,改善了作業環境,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幸福指數。
9月16日,河北峰煤焦化有限公司的巡檢機器人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精彩亮相,一時間引起廣泛熱議,那“又酷又萌”的帥照,瞬間讓它成了峰峰集團“最靚的仔”。
“智能巡檢機器人”在甲醇車間防爆區域正式“上崗”,實現了從地面和高空、360度無死角、24小時不間斷的巡檢,實時采集塔器頂部、高溫爐體等許多過去人工巡檢無法觸及的區域,通過紅外熱像顯示,將溫度、煙霧濃度等,實時回傳至系統后臺,并通過AI動態數據進行分析判斷,讓發現和排除各類安全隱患更安全、更全面、更精準。
“較之前人工巡檢相比,‘機器人’在巡檢頻率提高三倍的同時,還減少用工40%,且數據真實性和精準性也提升了20%,實現了本質安全高效巡檢。” 甲醇車間副主任李雪峰一提起他這兩個“寶貝”就瞬間成了話癆。
在位于河北邯鄲渚河南岸、趙王城遺址公園北側的邯鄲洗選廠,一群年輕人正在崗位上把弄著手機,時不時發出歡呼聲。筆者不禁感到困惑,難道工作時間還能玩手機?
走近一看,原來是他們創新開發了網絡小程序,利用信號線等通訊設備將浮選機與云盒連接,并設立了遠程編碼,實現了手機APP在線查看浮選機的攪拌器、刮板以及電路等實時運行參數,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實現了“指尖掌控”。
(冀中能源峰峰集團宣傳部 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