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融合 高歌猛進——冀中股份智能化建設側記

發布時間:2022-09-26 11:38:23 冀中能源

“四化”融合  高歌猛進

——冀中股份智能化建設側記

在冀中新材將綠色智能玻纖生產工藝付諸實踐;

在邢東礦建成全國首個智能化矸石充填工作面;

在東龐礦打造河北省首個智能化高架綜采工作面……

立足長遠,著眼未來。冀中股份科技興企方興未艾,著力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力促“四化”應用,敢于創新、善于發掘,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加速跑”。

讓生產更有質效

一季度,友眾礦在150202工作面建成了段王煤業首個智能化工作面,實現了井下回采地面遠程控制、一鍵啟停。工作面長度180米,采高4.0米,過去割一刀煤4小時,現在只需要2小時,人員上也由以前的5人降至4人,人均效率提升了20%。

二季度,邢東礦第二個自動化矸石充填工作面正式投產。冀中股份是國內首家成功應用矸石充填自動化系統的企業,新系統已達到年產百萬噸水平,站在了全國矸石充填開采的最前沿,為進一步解放公司煤炭資源,增強企業發展后勁奠定了基礎。目前,矸石充填自動化系統已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授予“科學技術一等獎”。

近期,在東龐礦21110工作面,隨著綜采三隊采煤機司機李飛按下“啟動鍵”,百米之外的回采設備瞬間啟動,河北省首個智能化高架綜采工作面正式誕生。過去一個班生產需要14個人,現在只要8個人,提高效率的同時,井下限員的難題也得到了進一步緩解。

截至目前,冀中股份已先后建成智能化工作面8個,極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公司全員工效提升到了7.2噸/工,原煤工效提升到10.1噸/工。

讓安全更有保障

從拼設備、拼檢查,到重精準、重智能,冀中股份搶抓時代機遇,為安全生產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公司首套可視化無極繩絞車保護控制系統在葛泉礦率先投入使用。

“以往拉運設備,由絞車司機操控無極繩絞車,把勾工全程跟蹤運輸過程。由于絞車司機視野受限,再加上溝通不及時,存在著罐車脫軌、超重運輸等隱患。”皮帶隊機電工長石嚴凱介紹說。

如今,絞車司機在操作臺即可全程監控600米軌道坡的實時運輸情況,大大提升了運輸安全性。

現在通過手機,就能隨時觀察井下皮帶的運轉情況。章村礦沿著井下近6000米的皮帶運輸線安裝高清攝像頭,建設皮帶集控中心,實現了關鍵部位24小時監控。

“如果皮帶司機清理機頭積煤時,機尾滾筒處發生跑偏,值班人員第一時間便可發現,并通知現場人員。”皮帶隊小張向記者介紹。

讓勞動更加體面

走進冀中新材首條生產線聯合車間,6軸機械手有節奏地舉起絲筒,精準放置到檢測線;自動導航輸送車搬起一跺絲筒,沿著設定路線緩緩行進;30米高的立體成品庫房,各種自動設備上下左右有序運轉,猶如科幻電影里的場面。

“這些AGV運輸車,工作時就是走同一條道,都不會發生碰撞。”2020年10月份新招聘的職工馮坤,一進廠就享受到了智能化的便利。面容白凈、身材清瘦的他,每天樂呵呵地,偶爾還附和著車間的音樂唱上幾句,“每天和高智能、高效率的自動化設備在一起,覺得自己也‘高大上’了。”

“在玻纖公司,包裝工平均一天一人就得搬運8噸滿筒紗。而在冀中新材,裝卸有機械手,運輸有智能車,我們就是看著機器干活。”包裝工李彥學介紹,如今,一個班的產量在137噸以上,一條包裝線3個人就可以完成全部運輸工作。在拉絲聯合廠房,從拉絲到卷取,再到烘干、包裝、入庫各個環節,智能車、機械手完全代替人工。

工作輕松了,是大家對智能化最直觀的感受。同時,機器代替了人,在拉絲、卷曲、烘干和包裝等崗位上,與玻纖公司8萬噸生產線相比,人員減少了一半,降低了人工成本近50%。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更不會舍棄真正愛它的人們”。今日的冀中股份,已經邁出了“四化融合”建設的堅實步伐,明天的冀中股份必將繼續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精神、爬坡過坎的韌勁,持續深化強勢技術攻關,以勇挑重擔、勇立潮頭的責任和意識,為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而奮力拼搏。

(冀中股份宣傳部 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