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能源峰峰集團精細管理出實招見實效
四季度以來,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深入推進精細化成本管理,著力在“提效”上下苦功,在“降本”上求實效,確保完成全年經營指標。
精益管理控成本
該集團定期召開經濟運行分析會,對經濟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將各項經營指標進行細化分解,有效提升經營管理質效。各單位也紛紛從經營管理、考核獎懲等各方面入手,制定下發了加強生產過程成本控制的相關制度,全面加強生產過程成本管控,規范生產成本管理,進一步提升生產成本管理的精細化工作水平。羊東礦堅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則,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基礎上,對各基層單位的月度預算進行專題會審核,充分利用周轉復用、互相調撥、核減庫存等方式壓縮月度預算,并對各單位輔助消耗材料進行合理壓縮、核減或暫緩審批,進一步降低材料費用。新屯礦加強班組材料管理,實行班組成本核算管理模式,根據技術措施要求,將實際進尺支護材料、輔助材料消耗數量,細化到每個班、每個隊、每個施工環節,進一步提升班組成本自主管理能力,做到專人負責,實時掌握材料消耗情況,實現材料內循環、內調劑、內管控。大社礦嚴把成本預算、過程管控和考核驗收三個“關口”,嚴格落實修舊利廢、回收復用、井上下物資調配等流程和管控措施,規范考核,獎優罰劣,先后出臺了《材料費與工資聯掛考核的管理規定》《材料回收復用、修舊利廢管理辦法》,每月月初,結合礦井生產實際,分類預測材料使用情況,回采、開掘、機運、通防等按照線控資金和單位材料資金進行材料費預算,實現了崗位材料消耗的有效管控。
多點發力增效益
該集團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積極推送節支降耗、降本增效等典型做法,讓節約理念扎根于廣大干部職工心中,引導干部職工由“要我節約”主動向“我要節約”轉變。各單位紛紛結合生產實際,踐行“修舊就是增收,節支就是創效”的工作理念,大力開展節支降耗、修舊利廢、小改小革等活動,進一步挖掘廣大干部職工在降本增效方面的潛力。九龍礦堅持“能自修不外委、能復用不領新”的原則,持續深化“四自”管理,大力開展“以修代培”“自制自修”活動,通過制定“以修代培”“自制自修”實施方案,成立“以修代培”“自制自修”小組,把“以修代培”“自制自修”的獎勵政策向職工講清楚,充分調動職工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并以實際生產需求為切入點,依托工房自制自修平臺,不斷擴展自制自修項目,截至目前,共自修皮帶機尾軸件20個、錨索機9臺、防突鉆機18臺、風泵26臺、風動扳手25臺、風錘19臺、跑偏保護8個、先導閥110余個。大社礦為提升機電工技能水平,實行了機電工技能分級定薪制,按照設備修理計件進行獎懲,進一步提升職工設備維修能力,截至目前,共修理水泵130臺(套),檢修各種開關、電機、變壓器及五小設備等260臺,降低了修理成本。新屯礦根據生產實際,不斷加大廢舊材料、配件回收和復用管理力度,常態化開展修舊利廢活動,把廢舊的U36鋼支架改制成方托盤,節省材料費用3.13萬元;對坑代工房回收的舊U36卡纜進行擴眼改制復用,節省材料費32.34萬元。電業分公司對拆卸下來的電動執行器、電機和閥門等設備進行維修復用,目前已節支降耗近兩萬元,實現了舊設備舊材料的再次利用。
技術攻關挖潛力
該集團以創新創效為抓手,聚焦生產難題,把科技創新貫穿于生產經營各個環節,深入開展崗位創新、自主創新、小改小革、“五小”創新等活動,切實把科技創新作為降低成本的有力武器。拜城縣峰峰煤焦化公司針對井下涌水量小、生產用水緊缺等實際問題,組織技術人員通過調閱水文資料、現場調查、反復論證,經過認真選址、打孔試驗等,最終利用弘揚礦+2142 米主平硐水文探查孔涌水,涌水量約為每小時 15 立方米左右,成功解決了礦井生產用水難題,每年可節約費用60.4萬元。大社礦持續加強科技創新成果應用,通過拆除斗提機、脫水篩、煤泥分級旋流器、水池、云配轉載膠帶機,新增一臺原煤分級篩、一臺振動布料器、一臺智能干選機、一臺矸石滾軸篩等,對矸選車間和精煤卸載點膠帶機棧橋進行升級改造,新建了精煤卸載點以及矸石轉載點膠帶機棧橋,投入運行后,實現了13-50毫米粒度原煤全部入洗,進一步提高了經濟效益。孫莊采礦公司結合12661采煤工作面生產實際,創新實施了“凹”型大傾角薄煤綜采工作面雙向對接開采工藝,多回收原煤1.8萬余噸,取得顯著經濟效益。
(峰峰集團新聞中心 馮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