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能源峰峰集團:“五效”管理—驅動高質量發展現代化新國企的強大引擎
2022征程近半,面對復雜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以及本部資源日漸枯竭、地質條件日趨復雜、技術裝備亟待升級等一系列客觀實際,峰峰集團錨定時間任務“雙過半”,創新管控模式,充分發揮“兩大指揮中心”作用,科學施策強管理,狠抓安全穩生產,以高質量推進“五效”管理,破解發展難題、聚力提質增效,上半年,完成原煤產量651萬噸,精煤產量400萬噸,營業收入140億元,實現利稅33億元,以高質量時間任務“雙過半”的優異成績為黨的二十大獻上了厚禮,為建設高質量發展現代化新國企注入了強大動能。
安全高效,系統觀念的“管控之道”
安全是職工最大的幸福,也是企業最大的效益。
峰峰集團牢固樹立“緊嚴細實全”大安全觀,堅持系統觀念抓安全,強力推進“13589”安全管控體系,即:推行一人“三違”、全班培訓的“1+N”“三違”治理模式,落實“三個嚴禁”規定,以“凡事有預案”等“五個凡事”管控生產全過程,執行明責包片等“八項制度”,從而實現安全生產標準化不能降等“九個不能”,形成了一套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面的安全管控體系,礦井本質安全水平穩步提升,企業安全形勢持續向好。
“通過‘七關’幫教程序,我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更為連累大家而感到羞愧,以后我一定會自覺遵章守紀,牢記安全……”羊東礦在貫徹落實“13589”管控體系中,結合實際,創新實施“三違”人員“七關”幫教程序,即:分析處罰關、培訓學習關、曝光亮相關、現身說法關、親情幫教關、考試提升關、承諾簽字關,使職工自覺遵章守紀,實現互保聯保。今年上半年,該礦“三違”人數同比下降23%。
面對疫情,峰峰集團堅持“預防+應變”,創新管控方式,適時成立了“決策協調指揮中心”和“現場管控指揮中心”,分別駐守在邯鄲、峰峰兩個辦公區,定期溝通,協調聯動。領導干部以身作則,重心下移,及時解決基層單位安全生產中的各類難題,確保了疫情期間礦井安全高效生產的良好態勢。
“出來的活兒必須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九龍礦為進一步促進各單位、地區、專業之間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均衡發展,創新現場施工“按圖索驥”新模式,印發了《關于安全生產標準化創新推廣的告知》,編制了安全生產標準化施工圖,統一施工標準,統一規范流程,統一協調推進,統一考核驗收,要求各單位不搞變通、不打折扣、按圖完成,實現處處有標準,無處不精彩,切實提升了礦井安全生產標準化水平。
牛兒莊采礦公司在井下采掘頭面、機電硐室、泵房等重點區域安裝了高清攝像頭,并裝有語音廣播系統,實現對生產現場“人、機、物、法、環”動態狀況的實時監控,發現不安全行為或狀況,可立即通過語音系統進行警告制止,并進行技術指導糾正,做到精準定位、集中調度、高效指揮。
峰峰集團秉持“少人則安、無人則安”的理念,不斷加大科技興安、保安力度。峰煤焦化公司先后完成了甲醇區域“智能機器人”巡檢、新鮮水泵房無人值守、運焦系統J101、J103皮帶遠程操控等改造;電業分公司實現了無人機巡線,隱患排查更安全、更高效;辛安礦自主創新的“遠程操作液壓鉗”實現了安全距離液壓驅動切斷電纜,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本質安全型操作。
降本促效,減法公式的“加法效應”
省下的就是賺到的。峰峰集團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堅持“精打細算、調控始終”的成本理念,加強運行調控,強化成本管理,逐級考核落實,全力提升企業經濟效益。
“經成本中心驗收,機電科修復的電機、開關、巷道燈等設備符合復用要求,按照規定對機電科獎勵1.5萬元。”辛安礦成本中心王軍濤說道。該礦制定完善了《原煤主體成本管理考核辦法》,明確44項物料回收及自制自修獎勵范圍,按照回收價值的20%對職工進行獎勵。對使用修復后的材料及配件,按使用價值30%至50%計入使用單位材料費用,有效激發了職工回收復用、自制自修的積極性,減少了材料消耗。
萬年礦創新實施材料“跟蹤式”管理,對生產所需材料做到源頭預算、動態管控、高消報警、定額回收、考核反饋,橫向管控覆蓋到所有專業、縱向管控落實到每個人頭,建立考核信息臺賬,實行動態對標獎懲。1—5月份,該礦生產材料綜合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428.6萬元。
6月9日凌晨一點,天擇公司機械加工廠燈火通明。6名鉗工正在對照圖紙,按照“三檢制”要求迅速完成首批銅排加工件的劃線任務;4名銑車工迅速啟動設備,銑刀飛速旋轉,銅銷飛舞,一個個銅排“脫胎換骨”“脫穎而出”;2名質檢員認真對照圖紙,仔細測量比對,嚴把質量關口。經過6個多小時的奮戰,68件銅排緊急加工任務全部完成,并連夜裝車送達梧桐莊礦,為礦井安全生產搶得了時間,提供了保障,贏得了贊譽。
“天擇公司作為‘四自’服務單位,始終扮演著‘急難險重’的攻堅者,1—5月份制作和修理各礦液壓支架、刮板機、皮帶機等802臺,托輥制作12920套,‘四自’管理創效166萬元。”天擇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曉亮自信地說。
自產、自用、自修、自建“四自”管理模式,打造了企業內部經濟循環圈,堅持“能自修的不外委、能自制的不外購”原則,切實做到“把活留給自己人干、把錢留給自己人賺、把效益留在企業內部”。11個板塊、70余類產品納入“四自”服務“超市”,促進了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產需對接、互惠互利,極大降低了企業運行成本。
提質增效,精煤戰略的“品牌價值”
品牌就是市場,質量就是效益。峰峰集團始終將產品質量作為提質增效的突破口,縱深推進“大精煤”戰略,形成了本部為中心,新疆、山西、港口為依托的“1+3”大精煤戰略發展格局,精煤品牌價值紅利得到充分釋放,上半年實現增收0.8億元。
源頭治理,全程把控。加快推廣原煤高效排矸工藝,從工作面開采、井下運輸、地面篩選等全面強化原煤質量管控,嚴格實施商品煤計量考核,倒逼各礦井從源頭做起提升煤質,提高精煤回收率。
走進邯鄲洗選廠,映入眼簾的不僅有花紅柳綠、小橋流水的怡人景象,那行駛在空中,科技感爆棚的“邯選號”送樣小車更是博人眼球。“小車往返頻率和工作效率均實現了有效提升,指導生產更加及時準確。”該廠廠長李紅軍說,“通過創新創造,精煤產率提高了2%,連續三天調運原煤突破萬噸大關,生產精煤18000余噸,創出了四年多來精煤生產最高水平。”
馬頭洗選廠強化生產組織,嚴控洗選過程,合理配置重介精煤與浮選精煤單機灰分,及時調控原煤處理量,在保證煤質的基礎上實現洗煤效率最大化,創出了單日入洗原煤、生產精煤“雙破萬”的好成績。
成功開通青島董家口港精煤基地海運業務,開啟了“海鐵聯運”新模式,開創了精煤產銷新局面。
科技創效,破題攻關的“妙策良方”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峰峰集團深入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四新”應用,完善激勵機制,推進科技攻關,解決了諸多難題,取得了良好效益。
“這是我礦引進的首臺柴油單軌吊,較氣動單軌吊載重量增加5倍,運行速度提高3倍,可節省人工費用20余萬元。” 5月26日,峰峰集團科技創新推進會在梧桐莊礦召開,觀摩人員在聽完該礦講解人員介紹后紛紛表示,要把這項創新帶回去,在本單位推廣應用。
梧桐莊礦不斷加大“四新”應用力度,依托科技創新,對一線頭面、采掘后路、輔助系統和生產環節等方面持續發力,先后優化設計,科學調整182605工作面整體布局,解放呆滯煤量72萬噸;創新實施沿空留巷工藝,可多回收煤柱2萬噸。打造182605工作面雙巷運輸快速安裝作業線,實現一個圓班就位支架15架的好成績,按期完成工作面安裝。
大社礦緊緊圍繞“找煤增量、謀久做長”發展思路,依靠科技創新精耕細作,在921104工作面采用“覆巖隔離注漿充填開采”工藝,將工作面由50米寬條帶開采實現里部放大至140米,增加開采儲量28萬噸,創效約2800萬元。加快“智慧礦山”建設步伐,投入使用了TDS智能選矸系統、矸石山智能化排矸系統,開啟了企業智能化排矸模式,每年可創效143.2 萬元。
峰峰集團不斷完善獎勵機制,設立創新工資,常態化開展“萬名黨員解萬題”和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廣大黨員干部職工聚焦安全生產、經營管理中的短板不足、薄弱環節和瓶頸問題開展科技攻關、創新創造,取得了良好效果。上半年,完成課題2180項,解決安全生產問題1559條,環保瓶頸問題444項,創效3.07億元。
《地面多角度定向鉆孔水力壓裂煤層瓦斯治理技術研究與應用》《高承壓強富水中奧陶統灰巖古風化殼發育規律與隔水機理研究及應用》等防治水、通風、“三下”采煤專業8項成果通過了中國煤炭協會鑒定和評價,其中5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3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減人提效,老牌煤企的“輕裝上陣”
峰峰集團作為一家建企70多年的老牌國有企業,最為突出和棘手的問題就是“攤子大、包袱重、用人多”。“瘦身健體”“輕裝上陣”是企業走好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峰峰集團深入貫徹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和冀中能源集團改革部署,深化干部人事改革。在干部人才管理上,實施以架構復合型、“三評一考”制、正反激勵制、干部交流制、干部試用制、對標反思制、人才儲備制為內容的“一型六制”管理改革,推行兼崗并崗輪崗,形成“能進能出、能上能下、優勝劣汰”的干部動態管理機制。
印發了《關于深化勞動用工制度改革推進企業減人提效的安排意見》,扎實推進減人提效工作。嚴格勞動定員管理,優化人力資源配置,通過抓好年度減人指標分解落實、嚴格清理各類不在崗人員等措施,實現了減人提效目的。截至5月底,峰峰集團用工總量較上年末減少1322人。
加強工資總額管控,制定《各類人員工資分配比例指導意見》,合理調整地面、井下輔助、井下采掘職工收入,激勵基層單位自主減人提效,勞動生產效率持續提高。2022年計劃原煤工效3.2噸/工,截至5月底,累計完成3.36噸/工,人均工資比去年同期增長4.1%。
(峰峰集團宣傳部 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