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綠色鋪就高質量發展底色
——冀中能源邢礦集團萬峰礦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發展紀實
今年來,冀中能源邢礦集團萬峰礦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堅持把綠色發展融合到企業改革發展全過程,積極探索環境保護和企業發展協同共生的新路子,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技術創新賦動能
該礦以技術持續創新助力企業綠色發展,建設完善了水源熱泵系統,實現“出煤不燒煤”。水源熱泵系統可用于全礦地面建筑物冬季采暖、主副井防凍、全年洗浴等提供熱源,徹底淘汰鍋爐。結合以往礦區燃煤鍋爐的運行費用比較,年度可節省費用為597萬元,折合標準煤10460噸,相當于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7196噸和二氧化硫209噸,極大地改善了周圍的生態環境,使傳統的高碳產業實現了真正的低碳運行,且該項目經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鑒定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依托井下的瓦斯賦存條件建立瓦斯電廠,優先使用瓦斯電廠的發電量,減少國網使用電量;利用瓦斯發電實現節電減排,按照平均電價0.63元計算,每年節約電費約232.68萬元。在廠區最低處設計建成500立方米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實現雨污分流,初期雨水經地面雨水導流渠匯至集水池,通過排水泵把收集的雨水送往污水處理站調節池,對雨水處理后可實現循環再利用。
粉塵治理筑防線
為加強原煤生產及運輸過程中的粉塵治理,該礦建立起全方位、全過程、精準化粉塵治理系統,特別是井下采掘頭面綜合抑塵成效顯著。以1213掘進工作面為例,自新型抑塵裝置投入使用以來,掘進工作面在割煤、裝運過程中粉塵濃度大大降低,除塵效率可達到90%左右,總粉塵濃度下降至0.4-10毫克/立方米,掘進機司機操作及支護工作業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工作效率明顯提升。如今,環保精細化管理已全面覆蓋到全礦井上井下作業的每個環節。主井口到儲煤場筒倉對外露輸送皮帶設置了密閉通道,實行全封閉運輸,建造了三座總容量9000噸的原煤倉,實現出煤不見煤的建設目標,并在各轉載點安裝了轉載點噴霧,有效地降低了原煤生產中產生的粉塵;煤場建立高12米、長85米的擋風抑塵網,綜合抑塵效果可達85%以上;篩分車間安裝除塵系統,脈沖振動布袋除塵器,除塵效率為99%;穿梭于礦區的灑水車、吸塵車,極大地減少了礦區及煤場、運煤路段的揚塵,構成點、線、面完全閉合的“天羅地網”,形成了隔離粉塵的堅實屏障。
環境監測全維度
該礦積極建立完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按要求編制重污染天氣“一廠一策”實施方案,簽訂山西省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運營協議;為加強廢水、廢氣污染源監測,在生活污水處理站和礦井水處理站出口安裝了COD、氨氮、總磷水質在線監控設施。每月定時取樣化驗處理過的礦井水和生活污水水質,掌握水質處理情況,完善污水處理站相關制度、資料。每月按時上報在線監控現場端綜合管理平臺里的巡檢、校驗、校準、比對記錄;加強運煤道路揚塵管控,對煤場門禁視頻監控系統進行建設安裝,實現環境質量、生態質量、污染源監測全覆蓋;加大對矸石山治理的力度,達到復墾要求,增加綠化面積;組織職工義務植樹,栽植香花槐500余棵;充分開發矸石山邊邊角角,增大庫容量,使井下正常生產排矸不受影響。
萬峰礦始終致力于推進綠色礦山、花園式礦區建設,道路硬化、礦區亮化、廠區綠化、環境美化……一系列植綠復綠工作,讓生態暖流不斷注入礦井各個角落。該礦將綠色發展理念與安全生產各項工作深度融合,自覺承擔起現代化煤炭企業的使命擔當,堅定不移守護生態環保底線,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奮力書寫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答卷。
(冀中能源邢礦集團萬峰礦 程葉、田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