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三部曲”——冀中能源邢礦集團瑞隆礦生態文明建設紀實

發布時間:2021-11-19 13:45:45 冀中能源

“綠”色發展“三部曲”

——冀中能源邢礦集團瑞隆礦生態文明建設紀實

雖然進入初冬時節,當走進冀中能源邢礦集團瑞隆礦,仍然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畫卷,黃澄澄的樹木層林盡染,鮮艷的月季花爭奇斗艷,廠區地面一塵不染。

在多年礦井生產建設中,瑞隆礦按照山西省綠色礦山建設總體規劃,持之以恒抓好綠色環保,連續多年榮獲省、市、縣以及公司環保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

一部曲:提高政治站位,規范“綠”色管理

瑞隆礦以打造“生態環保、清潔綠色、文明高效”礦井為目標,堅持把“環保問題整改”作為“四個意識”牢不牢的現實檢驗。針對省、市、縣環保督察發現的問題,始終高度重視,把環保督察整改作為必須扛起的重大政治責任、必須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務,作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自上而下拉出問題清單,制定整改方案和細化措施,確保真改、實改、改到位。

瑞隆礦完善了以礦長為組長、副礦長和財務總監為常務副組長、環保科長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環保工作組織機構和責任分工,使環保各項工作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監督到位。他們還充分利用微信環保信息平臺,促使環保工作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同時,制作了環保知識培訓課件,對環保科、機運區、銷售科等相關人員,進行污水治理、矸石治理和大氣顆粒物等專業知識培訓,提高了職工環保意識。針對環保追責問題,瑞隆礦制定了《環境污染治理考核暫行規定標準》等制度,使環保工作有了獎罰依據。

瑞隆礦積極加入并自覺遵守《綠色礦業公約》,還制定和完善了生產管理、技術管理、安全管理、環保(含生態恢復、節能減排、土地復墾)管理、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等制度,使企業管理實現了制度化、規范化。

二部曲:撒播環保種子  精耕“綠”水青山

如今的瑞隆礦,礦區天空湛藍如洗,綠樹紅花交相輝映,一座座整齊的廠房佇立在綠色礦山中,好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為了給員工提供舒適干凈、溫馨怡人的生活生產環境,瑞隆礦加大對建設綠色礦山的投入,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以來就動用人力380余人次、各種機械設備56臺次,先后栽種油松890顆、槐樹730顆、各種花草4800余株,播撒草籽1230平方米。

瑞隆礦為打造“綠水青山”,加大了“三大污染源”(固體廢物治理、水污染防治治理、粉塵污染治理)治理力度,特別是在固定廢物治理方面,加強了西矸石溝治理,對其所產生固廢嚴格按照矸石溝治理要求,對矸石進行分層碾壓并用黃土覆蓋。同時,完成了6個矸石平臺治理工作。平臺正面覆土0.5米以上,平臺斜面覆土0.3米以上,平臺種樹1300余棵。他們還加強了北溝治理,其斜坡平臺建成后,按照矸石治理要求進行覆土,共建成了七個平臺,現已完成總工程量100%。

此外,瑞隆礦認真履行礦山地質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和土地復墾義務,先后累計投入3700余萬元,用以進行地面塌陷、地質環境監測、土地復墾、砌體拆除、土地翻耕、修建道路等治理工程,積極對標各項創綠舉措,推動礦山綠色建設深入推進。

三部曲:抓好科技創新  引領“綠”色前行

讓科技引領礦山綠色前行,瑞隆礦大力實施科技興企戰略,積極開展科技創新課題研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采掘生產、采礦設計、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多個領域,逐步提高礦井科技化、綠色化運管能力。

瑞隆礦從改變煤矸石的治理方式著手,安裝“矸石溝溜矸槽”,矸石通過溜槽直接排放至矸石場底部,然后使用裝載機對矸石進行從下至上分層碾壓黃土覆蓋治理。汽車把矸石從工業廣場拉至溜槽口傾倒,矸石通過溜槽直接排放至矸石場底部,在傾倒治理過程中,隨著矸石逐層抬高,溜槽從下依次分節卸掉。“矸石溝溜矸槽”的投入使用,實現了節能降耗,降低了治理成本,每月按3萬噸矸石量計算,每年將為礦節省資金151萬元。同時,此方法改變了傾倒方式,提高了矸石治理效率,滿足了矸石治理環保要求,有效降低了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瑞隆礦原生活水供水采用全壓、全流量方式供水,用水量未能有效控制,造成生活廢水量大。對此,他們采取了智能化供水方式,采用終端閥門微調,在用水點終端調節控制閥門,保證最佳流量,避免出現水流脈沖飛濺,今年以來,節約水資源93075立方米,可減少處理廢水69715立方米,節約處理藥物的使用38.85公斤,并可節省大量維修費用,合計節約資金約98萬元。

為實現碧水藍天,推進礦山綠色智能化發展,瑞隆礦不斷加大信息化基礎設施和安全生產科技裝備的投入力度,成立了智能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向著綠色礦山智能化目標闊步前進。

(冀中能源邢礦集團瑞隆礦  趙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