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股份重拳整治還“綠水”“青山”

發布時間:2021-09-24 14:26:43 冀中能源

 冀中股份重拳整治還“綠水”“青山”

煤礦中水直接外排不僅導致環境污染,還會造成水資源浪費;而矸石山造成的揚塵、淋溶水等環境污染也一直是困擾煤炭企業的難題。下面,讓我們一同走進冀中股份,看看這里的煤礦中水和矸石山是如何變成“綠水”“青山”的。點上成景、線上成蔭、面上成林,一幅綠意盎然的美麗畫面。這是最近記者站在東龐礦矸石山上看到的景象。而兩年前,這里還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不毛之地。

自建礦以來,矸石一直儲存在這里,而也是東龐礦環境治理的重點和難點。

由于矸石山上的煤矸石顆粒大、沒有土壤而且水分流失快,不具備植物生長條件,要讓矸石山“舊貌換新顏”,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自2019年5月,實施矸石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程以來,東龐礦采用噴播綠化、覆土綠化和無土生態修復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方式,使問題一個個被解決,綠化效果一天天顯現。截止到目前,該礦已經完成矸石山綠化覆蓋總面積達16.8萬平方米,種植各種樹木3.4萬余株,新建擋矸墻2.5公里,排水渠總長度達到3.1公里。

葛泉礦在矸石山上栽種了耐旱深扎的爬山虎、柏樹、黑麥草、紅花槐等綠植,整體綠植覆蓋面積達到70%以上,噴霧覆蓋面達到90%以上。

在治理矸石山的同時,冀中股份還在中水利用和水資源循環利用上大做文章。先后規劃新建兩座礦井污水處理站及配套設施,用于集中處理礦區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處理廠采用“調節池+生化池”工藝,日均處理污水量約1500立方米,全面實現達標利用。

作為市區礦井,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已經成為邢東礦日常生產的重要環節。今年,該礦又被迫關閉了4口自備清水井,導致用水成本大大增加。為確保生產生活用水,該礦想方設法把“自產”的中水利用起來,把原來“開采-井上處理-排放”水循環模式,到井下礦井水和地面中水雙循環系統。在井下,建立了恒壓變頻供水系統,井下用水不再需要再抽采到井上,而是經過處理,重新流回各個生產頭面,供噴淋、打眼等生產使用。同時,對地面水循環系統進行了改造,使生活污水處理站處理后的中水全部并入中水管網,直接用于沖廁、降塵噴霧、生態綠化、煤場沖車等,實現了中水100%回收利用。而就是這一小小改變,不僅解決邢東礦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每月可以節約資金22.6萬元。

此外,還在矸石山建設自動灌溉系統,把礦井中水引至矸石山蓄水池,通過管道和噴頭,形成山體噴灌系統,利用礦井處理后中水進行噴淋、綠化和降塵,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東龐礦將礦井中水引至矸石山的蓄水池,沿矸石山東側坡腳設置1條主供水管路,主供水管路首端連接滲濾池的水泵,同時垂直坡面布設3條一級支管,配合若干平行布置的二級支管,共同形成山體噴灌系統,使矸石山噴霧覆蓋面達到100%。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通過這一“山”一“水”的治理,如今的冀中股份在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冀中股份宣傳部   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