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效添新功
——冀中能源記峰峰集團新屯礦“顧博創新工作室”
2018年9月,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新屯礦,由6名技術骨干組成的“顧博創新工作室”誕生了。
一項小發明、小革新,為企業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一個小的技術攻關、技術創新成果,解決困擾安全生產的大難題。——自成立之日起,該工作室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緊緊瞄準制約企業生產的瓶頸難題,奮力攻堅,積極作為,先后維修各類防爆開關130余臺,各類技術創新和高附加值電控元件修復20余項,為企業節約創效250余萬元。
技術革新的“加速器”
新屯礦是一個擁有50余年開采歷史的老礦井,隨著淺部煤炭資源的逐年枯竭,礦井逐步延伸,物料提升運輸能力越來越緊張,問題越來越突顯。
“我們礦共有五個大型絞車房,但隨著科技的進步,礦上絞車全部更新換代為變頻絞車,更換的絞車控制系統呈現出:專業化、先進化、系統化。絞車一旦發生故障,如果處理不及時,就會對生產造成直接影響。”顧博說道。
為了能夠迅速找到故障點,減少排除故障時間與提高處理絞車故障效率,顧博自費購買了《組態王程序編寫》書籍,組織創新工作室成員利用每周三、五進行集體學習,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顧博創新工作室”自主編寫了“絞車快速檢測故障程序” 。
“變頻絞車的控制核心為可編程控制器PLC,通過電腦編寫的組態軟件程序,連接絞車的PLC,調取PLC內部控制程序故障最新數據,轉換出故障信息,找到故障點。我們編寫的‘組態軟件程序’可以直觀的顯示出軟件故障和硬件故障。”組員王成相介紹道。
“之前井下絞車一但出現故障,現場修理工將無法處理,必需要聯系廠家進行故障的判斷和技術上的指導。所以現場修理工需要向值班室聯系,通過值班室聯系區領導,再由單位領導聯系廠家并向廠家簡單說明原因后,廠家再向井下現場打電話詢問現場情況,根據現場情況派指導人員過來處理故障,這樣一來就要1-2個小時,影響生產效率。現在我們編寫這項程序后,可以通過程序進行查找問題,維修人員能快速確定故障點,有效提高了處理絞車故障效率,為安全生產提供了保障。”袁濤濤說道。
像這樣的技術革新還有許多,創新工作室的成員努力拼搏、勇于擔當作為,為企業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一次井下-190泵房的水位報警儀出現故障,影響礦井正常生產,在聯系廠家后得知更換一個同樣的控制線路板需要3萬元。于是,創新工作室成員在顧博的帶領下,認真研究水位報警儀工作原理,通過現場查閱資料,反復試驗,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顧博創新工作室提出了可以用繼電器外部連接改造代替控制線路板的方案。通過在控制線路板上接上兩個僅幾元成本的繼電器后,便恢復了水位報警儀的正常使用。保證了礦井生產安全,為企業節省資金3萬元。
人才培育的“孵化器”
多年的一線工作經驗讓顧博深深的意識到,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要想做好井下電器設備維護、檢修工作,以更高水平和業務能力服務礦井發展,僅僅依靠一兩個技術能手是遠遠不夠的。”顧博說道。
為此,他認真分析創新工作室的隊伍結構和人員特點,為每個成員量身定制了專屬“培訓套餐”,制定培訓計劃,并以技能競賽為載體,鼓勵成員依靠技能競賽提升業務水平和素質。在顧博的帶領下,創新工作室的技術狀元和技能大師不斷涌現:連帥鋒獲冀中能源技能大師榮譽稱號,袁濤濤榮獲冀中能源峰峰集團第十七屆職業技能大賽(綜采維修電工)第二名……
在提高創新工作室的專業技能和素質工作中,顧博不僅著眼于技能比賽和課堂培訓,還將時下流行的短視頻也“納入囊中”。
“我們將設備工作原理、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都錄制成小視頻,并上傳到抖音、火山小視頻等APP,方便大家隨時隨地觀看,及時答疑解惑。”顧博介紹道。
無疑,通過短視頻講授專業原理的培訓方式,不僅受到大家的追捧,也讓他們受益良多。
“它非常適合我們這種平時沒有時間集中進行學習的職工,”創新工作室成員、機電區職工連帥鋒說,“遇到不會的難題,我們通過APP查詢相關視頻,大大提高了工作和學習效率,真是一舉多得!”
“在工作室中每一天,我都有新的收獲,不僅僅是專業技能提高,更從其他成員身上汲取到敢于拼搏、鍥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這是值得我珍藏一輩子的寶貴財富。”提及這些年在工作室的收獲,張奇感慨地說道。
(峰峰集團新聞傳媒通信中心 胡曉麗 馮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