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海中綻放科技創新之花——記冀中能源峰峰集團辛安礦大國工匠趙保軍

發布時間:2021-03-30 15:32:24 冀中能源

在煤海中綻放科技創新之花

——記冀中能源峰峰集團辛安礦大國工匠趙保軍

“2021年是我們礦的創新年。近兩年有技術的老工人退休較多,年輕的新工人技術不過硬,存在人才新老接續斷檔的問題。”3月12日,當筆者走進了趙保軍創新工作室,他滿懷信心地說,“今年我將著力在創新人才培養上下功夫。”

趙保軍是冀中能源峰峰集團辛安礦機電班的一名工人,但就是這么一位看似普通的工人,卻帶領自己的創新團隊共優化創新項目23項,累計為企業創效近億元,先后榮獲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河北省突出貢獻技師等。2020年9月23日,趙保軍又被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授予“大國工匠”榮譽稱號。

趙保軍今年41歲。2002年他以勞務派遣的身份來到了冀中能源峰峰集團辛安礦生產準備區,從事采煤機司機工作。剛參加工作的他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勤奮好學,積極參加礦組織的各種技術培訓,認真學習《煤礦安全規程》《采煤機司機操作規程》等書籍,并利用業余時間自學煤礦井下機電一體化的相關知識,不斷提升自身采煤機操作本領和專業能力。同時,他還細心留意生產中出現的各類故障,虛心向師傅們討教故障的原因和處理方法,努力提高自身技能。

“那時候井下的條件十分艱苦,沒有先進的自動化技術,不但人工勞動強度大、危險系數高,而且煤炭開采效率低,造成很大的煤炭資源浪費。”趙保軍回憶起自己剛參加工作時的情景感慨地說,也就是從那時起,趙保軍誓要在確保所有煤炭資源顆粒歸倉上下功夫、謀創新。

心之所向,必有所應。2015年,對于趙保軍來說無疑是人生的轉折點。這一年,在他成為冀中能源峰峰集團第二屆職工技能競賽狀元后,辛安礦不僅按政策將其從勞務派遣工轉為無固定期限合同工,而且礦上還為他創建了“趙保軍創新工作室”,全力支持他帶領工作室成員破解生產難題和技術瓶頸,開展技術創新和交流。從此,懷揣夢想的趙保軍終于有了自己施展才華的舞臺。

2019年5月,辛安礦112141外塊工作面的上下兩巷延斷層布置,造成了巷道不規則、拐彎較多的現狀。為保證工作面輸送機機頭與順槽輸送機搭接合理,工作面運煤巷需進行兩次大幅度連續調斜。

調斜?這可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趙保軍深知,綜采工作面調斜管理是綜采技術管理的關鍵,如果調斜方案不準確,會使工作面輸送機上竄下滑,造成上下出口難以管理,而且還容易導致支架歪架、咬架,嚴重時會使頂板失控,加大采煤工作面的管理難度。

不過,困難再大也沒有趙保軍的信心大。在此期間,他結合自己在開采煤機工作中總結出的調斜經驗和工作面實際情況,帶領工作室的創新團隊共同研究,采取了用加長點柱戧機頭,用導向方木戧支架,并在工作面實行單向割煤、單向移架、單向推前溜、單向拉后溜的“四單工作法”調斜方案,有效防止了溜子下滑、架子歪扭和咬架現象。通過雙向大調斜及調斜過程中減架,減少了巷道掘進 163 米,多回收煤炭 10.75 萬噸,創造效益近 5000萬元,保證了采煤生產工作的正常有序推進。

“困難就像前進路上的石頭,躲著繞開都不是辦法,避開這個還會遇到另一個。只有下決心克服它,才能踏上坦途。”這是趙保軍常說的一句話,也是遇到困難時鼓勵自己前行的動力。

11212工作面擔負著辛安礦2020年主要的回采產量,工作面原計劃采用里、外塊獨立回采,但是由于在回采銜接上與112141工作面過空洞眼沖突,導致三季度產量出現被動。

2020年9月6日,在生產準備區班組長會上,眾人都在為沒有過硬的解決辦法而一籌莫展時,趙保軍卻大膽提出了對112141工作面實現無煤柱結束的建議:“112141工作面結束需留下近10米的煤柱,這感覺就像我們好幾天沒有吃飯了,看到眼前的‘豐盛大餐’卻不能動,我不甘心!必須把煤摳出來。”                       

軍令狀雖然接下來了,但如何優化設計才能實現無煤柱結束?如何才能減少成本投入?趙保軍不停地思索著。于是,他深入井下工作面實地考量后,在工作室里一遍一遍地反復修改著設計圖紙。經過無數次的否定重來,最后終于制定了無煤柱結束預裂切頂留巷回采方案。該方案使孤島煤柱多回收煤炭資源 3 萬噸,增收 1320萬元。同時還節約了大量返修支護費用,避免瓦斯煤層突出等重大事故災害,實現了安全生產。

“趙保軍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創新精神,他不僅自己為企業創造可觀的效益,而且能帶領團隊一起解決生產中出現的難題。”該礦生產準備區區長孫紅喜談到趙保軍滿口譽美之詞。

趙保軍作為“創新工作室”的領頭人,在培養人才方面,通過推行“課題征集-項目制定-研討論證-研發試驗-成果評比-推廣應用”技術創新閉環管理模式,力爭讓每個工作室成員都有收獲。

他常說:“一個人水平再高,也沒法獨立完成工作,只有想辦法讓整個班組的成員素質都提上去,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干好工作。”對此,他領帶工作室成員主動學習,自我加壓,先后購買了《采區電鉗》《礦山電工》《采掘設備常見故障與處理》等專業技術書籍,白天學,晚上鉆。遇到新的產品新的工藝,工作室成員總是先學一步,刨根問底,直到弄明白才肯罷休。并在工作室內建立了實物模擬培訓教學,針對井下電器設備,自己設計電路模型,對工作室成員進行培訓,使大家對電器結構一目了然,學習興趣大大增強。

近年來,“趙保軍創新工作室”先后攻克了孤島煤柱開采、雙向連續快速調斜技術等多項難題,先后處理各類疑難雜癥30余起。在他的精心指導和帶動下,創新工作室成員張瑞營創新了“端頭支護快速拉架法”,劉曉龍創新了“大傾角工作面下行割煤法”等10余項創新工藝,為推進礦井“四化”建設,實現“平安、美麗、和諧、幸福”愿景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現如今,剛過不惑之年的趙保軍,又有了新想法,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礦上多培養幾名大國工匠。為了這個目標,他會在創新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峰峰集團辛安礦    王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