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父老鄉親更加幸福起來
——冀中能源峰峰集團幫扶勝利村脫貧摘帽工作紀實
2014年,勝利村被確定為國家級貧困村,全村1165人中貧困人口就有528人,貧困發生率高達45%,加上村里交通不便、土地貧瘠、干群關系緊張等,使得勝利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落后村”。
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峰峰集團黨委從2016年開始承擔了勝利村脫貧攻堅幫扶工作。5年來,連續派駐兩輪駐村工作隊,優選3任第一書記、7名駐村干部和37名幫扶責任人,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傾心傾情幫扶勝利村擺脫貧困,使勝利村黨組織建設、基礎設施、村容村貌和產業發展等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原本靠天吃飯的小山村逐步富裕起來。
2017年,該村實現整村脫貧出列;2020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建檔初期的182戶528人降至0戶0人;村集體收入達到20多萬元,人均年收入達到10600元以上(遠超國家脫貧標準4000元),“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打開“心鎖”,希望孕育而生
2016年2月28日,峰峰集團第一輪駐村工作隊剛進駐勝利村,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村委會鐵門被緊鎖,院內雜草叢生,房頂瓦破露天,門窗七零八落,到處一片狼藉。
經了解,勝利村是神南鎮18個行政村中最大最亂的一個村,在全鎮各項工作中排名靠后,上訪不斷,歪風盛行,村民因經濟糾紛把村委會大門強行上鎖,這一鎖就是4年。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要想建強組織,建好陣地,就必須先治亂,捋順群眾心氣,打開這把鎖住了全村近1200人的“心鎖”。駐村工作隊迅速召開會議想辦法,走訪縣鎮領導尋良策,主動登門做工作,一趟不行兩趟、一回不通兩回,耐心講道理、用情解難事,終于在駐村的第80天,打開了勝利村村委會的大門。
隨即,在駐村工作隊的積極申請和多方籌措下,村委會發生了蛻變。房頂鋪上了彩鋼瓦,屋內吊起了石膏頂,院內鋪上了彩地磚……旗桿豎了起來,廣播響了起來,櫥窗亮了起來,老百姓聚了過來,五星紅旗在村委會上空高高飄揚,一片生機勃勃,充滿希望。
“盼”處做起,“暖意”照亮心田
“那天,大伙早早地就站在路上等著天黑。當路燈齊刷刷地亮起的時候,全村人都沸騰了,這可是我們盼了幾十年的好事呀。”67歲的勝利村老黨員葛金池說起2020年6月20日路燈通電時的場景,仍激動不已。“村里北山坡上好幾戶人家,門前就是一條四五米的深溝,沒有任何防護措施。以前沒有路燈,晚上出行時,大家都是提心吊膽,格外小心。”
“群眾最期盼的,就是我們最應該努力做好的”。駐村工作隊積極結合村“兩委”干部,就路燈問題,多次到縣、鎮協調跑辦,真正把心用在父老鄉親期盼的事上。通過三個月的共同努力,勝利村也安上了路燈。這遲來的“暖意”,讓村民夜晚出行不再“危險”,更照亮了勝利村父老鄉親的心田。
“謝謝你們,謝謝峰峰集團,為我們做了這么多好事……”2020年11月25 日,保定順平縣勝利村的貧困戶葛俊龍,激動地對駐村工作組說。
葛俊龍是村里的重點幫扶對象。葛俊龍癱瘓臥床十多年,完全沒有行動能力,再加上妻弱子幼,家庭生活極度貧困,全家人常年蝸居在破舊的危房之中。
為了切實解決葛俊龍的問題,駐村工作組一邊積極爭取幫扶資金、落實危房改造項目,一邊對危房進行加固,安裝了新門窗、硬化院落60多平方米,幫葛俊龍打井解決吃水問題,讓葛俊龍一家住上了安全、舒適的放心房。
“我家種了3畝水稻,今年收成非常好!真是托了峰峰集團的福。”熱情樸實的劉亞琴為駐村工作隊送來了自家種植的新大米。勝利村現有1200畝耕地,主要是種植水稻、玉米和蘋果,多年前因耕地灌溉難題導致農作物連年減產,糧食儲備嚴重不足。
通過多次走訪調研,駐村工作隊積極向峰峰集團申請幫扶資金,組織村干部對村前唐河上游的分水堤壩進行修復,疏浚了田間水渠4500米,徹底解決了耕地灌溉難題,糧食生產實現連年大豐收。
搭橋鋪路,面貌發生蛻變
“過去銷售跑山豬是我最犯難的事,運豬的大車根本進不來。”養豬專業戶葛浩楠回憶起來至今仍面露難色。葛浩楠養的跑山豬屬于純綠色養殖產品,肉質鮮美、市場前景好,就是因為交通條件差,無法大批量運出去,影響了收入。
在葛浩楠身上,駐村工作隊看到了村民改善交通條件的迫切希望。
入村必經的跨河橋于2016年7月被洪水沖毀,旁邊搭建的臨時便道同樣面臨隨時被沖斷的危險;人工隧道又窄又低,頂部碎石隨時墜落。這是駐村工作隊初到勝利村對村里交通狀況的第一印象。
要想富,先修路。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多次現場調研,走訪鄉親了解情況,詳細撰寫調研報告,先后十多次到縣、鎮對重修跨河橋提出申請,最終得到了上級支持。修橋預算從最初80萬上升到510萬元,勝利隧道和幸福路擴建項目也一同被批復。
這一消息在勝利村傳開后,全村上下都沸騰了,父老鄉親們東奔西走,挨家串戶的相互轉告,像是誰家有喜事了一樣,每個人的臉上都難掩喜悅的笑容。
2018年10月15日,勝利橋正式開工建設,顧不上吃飯的駐村工作隊一大早就來到施工現場。就在圍觀群眾歡呼雀躍紛紛表示終于實現了多年愿望時,駐村工作隊卻認真地與施工項目負責人和技術員一一對接,看圖紙、測數據,查材料、問標號,特別是橋梁的主體結構形式,迅速掌握了監督工程第一手資料,給施工方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之后駐村工作隊每天深入施工現場,查看水泥標號、測量鋼筋型號、了解地基澆筑深度,嚴把施工質量,做到了全程參與、全程監督,直至2019年8月5日勝利橋高質量建成通車。
勝利橋總長215米,寬6米,主體144米,南北引橋71米;幸福路全長610米,路基寬7.5米,面寬6米;勝利隧道全長216米,寬6米。
隨著勝利橋、勝利隧道和幸福路的建成通車,勝利村從此踏上了致富“快速路”。
“我再也不用為跑山豬的運輸而發愁了,前幾天出欄了52頭生豬,回籠資金26萬元,合作社成員戶也都領取了分紅。”葛浩楠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村民們也紛紛表示:方圓百里哪個村兒也沒有勝利村的變化大,這真得感謝黨和政府,還有峰峰集團。
創業造血,幸福如期而至
澆水澆到根上,扶貧扶到點上。只有在農村產業發展上找準切入點,廣泛動員群眾參與進來,看清市場、選準目標、用活政策、精準用力,才能讓他們真正從根上富裕起來。
貧困戶馬貞傲沒資金、沒文化,靠著手工灌腸掙點錢。通過調研后發現,馬家灌腸有特色、有市場,就因為效率低,影響了收入,為此,駐村工作隊在網上為馬貞傲采購了自動灌腸打扣機。
“一臺灌腸打扣機,讓我的灌腸制作效率提高了10倍,每月多掙2500元沒問題,往后的日子有奔頭了。”馬貞傲高興地說道。
隨著勝利村不斷發生變化,創業環境越來越好,機會越來越多,很多年輕人都選擇了返鄉創業,馬健就是其中之一,對于創業致富的愿望非常強烈。他來到駐地告訴駐村工作隊: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這么好,在農村創業的環境可比外面好多了,我也想在村里干點什么,可就是不知道干啥好。
在峰峰集團的指導下,駐村工作隊認真分析了勝利村致貧原因、資源稟賦,結合順平縣產業扶貧政策,積極探索出“市場+合作社+貧困戶”產業扶貧模式和“產業車間+崗位+勞動力”就業扶貧模式,這讓村里像馬健這樣的年輕人看到了希望。2019年8月,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馬健的盛隆服裝廠順利開業,吸收了貧困勞動力21人。
通過激活“造血”功能,不僅壯大了跑山豬、山羊和柴雞等養殖產業,后來的旺泉箱包廠、貞傲服裝廠等手工業車間也相繼成立,增加了就業崗位72個,帶動40戶126人實現穩定增收。
為支持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國資委要求,駐村工作隊還積極落實峰峰集團消費扶貧資金355萬元,連續三年優先購買了勝利村跑山豬、蘋果和柴雞蛋等農產品,使村民增加了收入,穩定了增收渠道,贏得了村民們的認可。
2020年底,勝利村集體收入達到20.8萬元,人均年收入更是達到10600元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峰峰集團駐村工作隊將按照“四不摘”要求,保持現有幫扶力度、措施總體穩定,在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同時,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勝利村父老鄉親們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冀中能源峰峰集團宣傳部 張波、新三礦 李明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