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與天地爭春回
——冀中能源華北醫療健康集團全力以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摧傷雖多意愈厲,直與天地爭春回。
2021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河北,面對大戰大考,華北醫療健康集團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省國資委和集團公司部署,舉企業之力展開與疫情的殊死較量,為疫情防控做出應有的貢獻,展現了國企責任與擔當。
戰“疫”之時,華北醫療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劉國強親自指揮,所屬單位全力投入,廣大黨員和干部職工紛紛請戰,一個個難忘的場景仍然歷歷在目,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令人無限動容……
“檢”守與共,支援屬地核酸采集工作
石家莊疫情發生后,1月6日凌晨,該集團華藥醫院接到石家莊市長安區全員核酸采集檢測任務,該院立即行動,組織200余名醫護人員,組建40個核酸采集小組,全速奔赴社區工作現場。冒著零下十七度的嚴寒,采集隊員重復著“俯下來、跪下去”的姿勢,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直到雙手變得僵硬疼痛、護目鏡上布滿冰霜……最困難的是爬樓入戶,面對臥床老人和襁褓幼兒,“最美跪姿”讓人感動萬千。
自1月6日起至20日,該集團華藥醫院先后三次參與石家莊市全員核酸檢測工作,并于1月25日、27日兩次參與高中風險地區全員核酸檢測,共計完成核酸檢測66萬人次,圓滿完成屬地布置的工作任務。
在疫情形勢同樣嚴峻的邢臺市,該集團邢礦總醫院先后派出七批500余人次醫護人員奔赴南宮市、隆堯縣開展核酸采集工作,并完成了兩輪邢臺市信都區80多個社區的全員核酸采集工作。天未亮,她們已出發;夜已深,她們遲遲歸來。家中雖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或者是剛剛下班又要出征,又或者是連續幾天幾夜奮戰在醫院……她們未有怨言。三九嚴寒之下,她們以自身的力量,克服種種困難,似傲霜的朵朵紅梅挺立在抗疫的最前沿,一片丹心守衛邢襄大地。
逆行出征,馳援石邢兩地定點醫院
“謝謝你,我愛你!阿姨,我能跟你合個影嗎?”1月24日,在石家莊市人民醫院的兒科病房內,一個即將出院的小女孩對華北醫療峰峰總醫院援石醫療隊員董慧護士深情告別。兩個人比心拍照,留下感動的瞬間。
董慧是華北醫療峰峰總醫院于1月14日派出的第一批14名援石醫療隊員中的一員,該批醫療隊由兒科4名醫生和10名護士組成,全部在石家莊市人民醫院投入臨床救治工作。隨著疫情防控工作需要,1月20日,該集團峰峰總醫院再次派出第二批從呼吸科、心內科、神經內科、ICU科、中醫科和院感專業抽調的18名醫護人員,奔赴河北省胸科醫院開展臨床救治工作。
與此同時,該集團邢礦總醫院按照邢臺市統一指揮,先后選派4批30名醫護人員奔赴南宮市、邢臺市第二醫院(市定點醫院)、隆堯縣醫院、信都區中醫院支援醫療救治工作。
爭分奪秒,加快提升核酸檢測能力
厚厚的隔離門,高速運轉的檢測儀器,“全副武裝”的檢驗人員……連日來,在華北醫療邢礦總醫院PCR實驗室里,核酸檢測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著。這里是隱秘的“背后戰場”。每一個清晨和深夜,醫務人員忙碌的身影在燈火通明的實驗室里穿梭,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
“連續大規模的檢測任務,同事們都很辛苦,但是大家沒有抱怨,不說辛苦,迎難而上。”該院醫學檢驗科主任袁英澤如是說道。該院PCR實驗室集中力量,將核酸檢測工作人員分為兩組,標本接收處、一區、二區、三區、走廊協助等各個環節、區域安排好人員,大家各負其責,有序進行。此次大規模核酸檢測實施“人休設備不停”模式,工作人員24小時輪崗,做到組與組、班次與班次之間無縫銜接,分秒必爭,保質保量完成。為進一步提升核酸檢測能力,該院引進全自動液體工作站和分杯處理系統,每日樣本處理量可達15000例以上,做到隨到隨檢。
為應對疫情防控需要,該集團邯礦總醫院緊急啟動負壓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于1月9日正式投入運行,極大程度上滿足了屬地核酸檢測需求。
該集團峰峰總醫院、華藥醫院堅持從實驗室檢測人員調度、業務培訓、物資保障等方面著手,深挖潛能,加快提升核酸檢測能力,使檢測效率大幅提高。
溫暖“疫”線,解除一線抗疫人員后顧之憂
“這么寒冷的天氣,同志們辛苦啦!”1月22日,在邯鄲高速戶村站口,華北醫療邯礦總醫院領導親切慰問正在執行來往車輛人員體溫檢測任務的干部職工。連日來,他們頂風冒雪,24小時堅守邯鄲西大門。
疫情發生后,該集團所屬醫院在加強自身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落實屬地聯防聯控工作部署,抽調以黨員為骨干的精干力量,駐守在交通站點、隔離酒店,堅決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為解除一線抗疫人員后顧之憂,華北醫療各級工會牽頭,各級領導攜帶慰問品逐一到援石、援邢醫療隊員家中慰問,到預檢分診、發熱門診、核酸采集檢測、交通執勤、隔離酒店等崗位慰問,給一線干部職工帶去組織的關懷和溫暖,同時,各級群團組織還分別組建志愿服務小分隊,切實為一線干部職工辦實事、解實憂,使他們心無旁騖投身抗疫工作。
戰“疫”,仍在繼續。華北醫療健康集團將將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持續用力發揚連續作戰作風,為打贏疫情防控殲滅戰,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做出更大貢獻。
(王占國、劉波、崔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