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科技要效益——冀中股份東龐礦“四化”建設促進減人提效側記

發布時間:2021-10-08 14:21:34 冀中能源

向科技要效益

——冀中股份東龐礦“四化”建設促進減人提效側記

“從現場看,冀中股份東龐礦使用兩巷超前液壓支架效果很好,我們要向他們學習。”“東龐礦快速搬家工藝給我帶來很多啟發,他們的先進經驗很值得我們借鑒?!?/span>

9月28日,在冀中股份四季度生產專業會暨快速搬家工藝和兩巷液壓超前支護推進會上,多個兄弟單位對冀中股份東龐礦應用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實現減人提效的先進做法發出由衷贊嘆。

采深大、巷壓大、地質構造多、搬家倒面頻繁……隨著礦井開采水平的不斷深入,東龐礦生產條件日益復雜。面對這種情況,東龐礦變難題為課題,向科技要效益,以顛覆性四維和超常規舉措,走出了以“四化”建設促進減人提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擴安一體化 搬家更快捷

東龐礦6.5米高架綜采設備,裝機功率大、綜采效率高,服役的所有工作面均為主力工作面,為礦井完成任務目標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6.5米高架綜采設備的搬家進度直接關系到礦井正常生產銜接。

而傳統的工作面安裝,需要在工作面貫通后擴幫掘進、支護、支架就位,工序多、工期長、需要人員多、材料費用高。因此,東龐礦積極探索工作面快速搬家新工藝,與遼寧鑫豐公司合作,在21215-21221工作面搬家過程中使用擴安一體化工藝,實現擴幫、支架就位兩個工序同時進行,在工作面定員由31人減少為14人的情況下,縮短工期30天,真是實現達到減人提效目的。

為了實現效益最大化,東龐礦創新工作思路,在全國首次嘗試將擴安一體化工藝進行改進,將擴幫方向由煤壁側改為老塘側,提升煤炭回收率,累計多回收煤炭7000噸,增加經濟收益490余萬元。與此同時,快速搬家工藝實現,節約支護材料費用、單體費用、人工費用共計80余萬元。

“在施工過程中,為了解決銑掘機小溜子刮板跳鏈難題,我們改進出煤工藝,改用側卸裝巖機出煤,順暢又高效?!睎|龐礦副礦長張建中介紹。

單體換支架 支護更強勁

走進21110工作面皮帶巷,筆者發現這里的超前支護不再是一排排液壓單體,取而代之的是兩列嶄新的“新型”支架。

“這叫雙列式超前支護液壓支架,具有支護強度大、能夠自移的優勢,一個人通過操作閥就能夠完成超前支護的工作,和以往打單體支護相比,大大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一個班可可節約3名崗位工?!本C采一隊隊長王立杰介紹。

而來到工作面軌道巷,筆者卻發現這里的超前支護不同于皮帶巷,像一個個“門洞”一樣并排于巷道之中。

“軌道巷是沿空巷道,受回采動壓和采空區影響,巷壓大、巷道變形快,所以這邊采用的是支護效果更強的門式超前支護液壓支架?!笨吹焦P者的疑問,王立杰說。

王立杰介紹,由于沿空巷道變形快,傳統中經常出現綜采隊伍在面上出煤,后面還要有一支巷修隊伍專門進行擴幫、臥底,占用人員多,工程費用高。使用門式支架后,軌道巷圍巖變形量大幅減小,幾乎無需擴幫,只需進行臥底工作即可。如今,他們一個隊伍就能獨立承擔起兩巷的超前支護和維護工作,無需巷修隊伍協助,每班可節約用工10人。

嘗到液壓支架超前支護減人提效的甜頭后,東龐礦乘勢而上,在21221工作面鞏固擴大成果,他們對超前支護方案進行了進一步優化,針對6.5米大采高量身定制了“加強版”超前支護方案。

少人則安、無人則安,用先進的設備代替人,在東龐礦,一場超前支護變革方興未艾。

智能化采掘“ 會”干變“慧”干

來到21221工作面,這里的主要設備都已安裝完成、整裝待發。而技術人員則在忙碌著進行智能化集控設備的安裝和調試工作。

“有了21110智能化工作面的經驗,這次安裝我們更加得心應手,因此一定能如期完成智能化工作面安裝工作。”機電科主管技術員侯帥說。

安裝完成后,就如同給煤礦職工按上“千里眼”、“順風耳”、“無形手”,把職工的視覺、聽覺、觸覺從集控中心延伸到千米之外的工作面上,職工在集控室輕點按鈕,就可控制千米之外的皮帶機、破碎機、轉載機、刮板機、采煤機,實現“遠程操控”、“一鍵啟動”,工作面只需有兩名職工跟機巡視即可。智能化開采把職工從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復雜的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提升職工獲得感和幸福感。

智能化高架綜采在減人提效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根據21110智能化工作面使用經驗,傳統同等規模綜采工作面每班需要配備18名職工,而智能化綜采工作面每班只需要11名職工就可開展作業,單班減少7人,降幅高達40%。

在掘進戰線,該礦首臺智能化掘進機相關配件正在陸續到貨,安裝完成后,將實現掘進機記憶割煤,遠程操控為主,人工干預為輔,設備“在線監測、一鍵啟停、順序啟?!钡囊曨l監控智能化掘進模式,智能化礦山建設成果將惠及更多職工。

潮涌催人進,風好再揚帆。在煤礦智能化大潮中,作為冀中能源兩級公司的排頭兵,東龐礦不等不靠,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邁上“四化”建設“快車道”,向著河北省“智能化建設示范煤礦”大步前進。

(冀中股份東龐礦 高明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