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股份激活“第一生產力”為持續發展添動能
6月24日,在冀中股份東龐礦21218工作面,河北省首個“定向順層鉆孔”消突試驗第二階段44個鉆孔施工完成,正式開始瓦斯抽采,有望實現瓦斯“零預警”“零超限”。試驗成功將大大減少底板巖巷工程量,預計節約資金1700余萬元。
站在建黨百年的時間節點,縱觀冀中股份的發展歷程,成功源于技術創新,使命在于技術創新,未來更是系于技術創新。近年來,冀中股份緊緊圍繞“建成又強又大現代化一流企業集團”的戰略目標,持續健全和完善技術創新發展體系,加大技術研發力度,進一步釋放科技創新“第一生產力”能量,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冀中股份不斷加大生產裝備升級,推動生產方式變革。采煤綜合機械化100%,煤巖巷機械化率95%,生產裝備水平處在全國先進行列。如今又搶抓行業變革新機遇,向“智慧礦山”建設加速邁進。3月份,國內首個矸石充填自動化工作面----邢東礦11233工作面投產,當月創出月產原煤2.2萬噸的水平;5月份,河北省首個智能化高架綜采工作面——東龐礦21110工作面投產,人工效率直接提升40%多。截至目前,全公司已建成智能化工作面5個。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帶來了生產效率、安全系數的大幅提升,全員工效達到了7.2噸/工,原煤工效提升到10.1噸/工。
冀中股份科技創新從“0”到“1”,大大解放和提高了生產力。已有53年開采歷史的邢臺礦,累計采出煤炭7793多萬噸,是建礦時設計可采儲量4425.3萬噸的176%,按當前產能,依舊擁有較長的服務年限。這得益于他們對“沖積層防水煤柱技術”的創新,使沖積層防水煤柱開采上限由60米縮小到了11米,目前累計從70余個沖積層防水煤柱工作面中采出原煤1626.58萬噸。近年來,該公司共實施煤巷錨桿支護成套技術、6.5米高架綜采、矸石充填等技術創新3000余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50余項,國家專利50余項。
冀中股份從“量變”到“質變”,大力開展群眾性創新創效活動。今年,邢臺礦“簡博創新工作室”《薄煤和放頂煤液壓支架推移裝置、噴霧裝置、操縱閥的通用性設計》等創新成果,可為企業節約資金20多萬元。東龐礦西龐井將污水廠處理后的中水及洗煤廠沉淀池中的廢水引進原煤線重新利用,創效40余萬元。目前,全公司累計建成省級創新工作室8個,市級創新工作室20個,公司級創新工作室40余個,轉化創新成果800多項,200項優秀成果得到推廣應用,創造經濟效益超億元。
(冀中股份宣傳部 李建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