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能源井礦集團:創新工作室點燃職工創新激情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唯有不斷創新,企業發展步伐才會行穩致遠。近年來,井礦集團工會把職工創新當做驅動引擎,以加強“職工創新工作室”建設為載體,引導動員職工廣泛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作,印發《職工創新工作室管理制度》《職工創新工作室創新創效考核獎勵辦法》,大大激發了職工創新的積極性,起到了培養創新人才、激發創新潛能、助推企業發展、擴大了工會的影響作用,點燃職工創新激情。
小空間 大舞臺·馮海娟創新工作室。在新能源事業部工貿科技公司,有這樣一塊“寶地”,這里凝聚著該公司創新工作者鑄造精品的心血結晶,承載著他們創新育人的堅定夢想。這塊“寶地”,就是今年剛剛榮獲“冀中能源十佳職工創新工作室”榮譽的“馮海娟創新工作室”。創新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6月,自成立以來,創新工作室根據公司實際情況在機械加工、鑄造、裝備制造等領域共有創新成果11項。其中蝸桿軸線測量裝置、懸吊架、車床防護架等共6項創新成果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創新成果中高鉻耐磨鑄鐵1號的研發成功給公司增加了新的利潤增長點,年收入120萬元;灰鑄鐵新工藝的應用,幫助公司解決了廢鐵屑的處置問題,從根本上實現了節支降耗,該工藝年節約資金70.4萬元;泡沫模型機的設計應用,降低了對于木材資源的使用,環保高效,每年僅此一項節約資金約24萬余元。成果分別榮獲冀中能源三等獎和井礦集團一、二等獎。創新工作室創立至今,為公司解決生產中的技術發展瓶頸,不斷實現知識轉化為能力,能力轉化為成果,成果轉化為效益,努力打造出集學習、工作、改進、創新、實踐于一體的具有嫻熟崗位技術和過硬自主創新能力的團隊。
小革新 大收益·何亮創新工作室。在公共事業服務中心井鋼匯瑞公司,見到獲得井礦集團創新成果二等獎的創新工作室年輕帶頭人何亮。作為項目帶頭人,他興奮地介紹了獲獎成果《新井變電站6kv系統增容項目應用》的攻關過程和產生的經濟效益。“為了提供供電服務質量,滿足用戶用電負荷增長需求,同時提高變電站供電安全系數,工作室于2020年初開始謀劃新進變電站6kv系統增容項目,我們工作室采用QC質量管理方法,經過摸索進行了一個小小的技改就徹底解決了354開關計量互感器和運行中功率低的問題,不僅提高了設備運行穩定性,由容量費由34萬元降低到18萬元,節省資金16萬元。今年7月份增容后,比二季度增加用電量約22萬千瓦時,電費增加約12萬元,達到預期效益”。何亮創新工作室始終堅持創新創效活動要圍繞中心,立足生產一線,通過技術革新、課題攻關、管理提升等,創造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助推企業創新驅動轉型發展。
小團隊 大能量·武秀生創新工作室。走進武秀生創新工作室,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工作室每個人的照片以及他們的創新理念和目標。“別看我們人不多,但個個身懷絕技,都是創新創效的急先鋒,創建工作室初期,我們嚴格按照井礦集團工會要求,把創新工作室根植在生產一線,人員構成體現了廣泛性,創新目標明確定為攻克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和一些‘疑難雜癥’”,武秀生幽默地介紹說。為保證創新創效活動開展有質有量,物流事業部工會按照職工創新工作室管理制度對職工創新工作室的人員構成、基本條件及申報、審批等程序提出具體要求。明確不同層次組織的職責和目標,并把它作為高素質人才和典型模范人物在生產經營中發揮作用的重點工作來抓。同時,實行績效考核,以量提質,以質提效。由于創建規范、目標明確、考核嚴格,自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工作室成員自我加壓,相互交流和碰撞,一個個技術改造和創新成果脫穎而出。作為一名維修工武秀生時時刻刻都在想著怎么才能為企業節約成果降本增效,針對鐵路鋼軌破損維護每次都要聘請專業人員進行維護,費用高而且不及時,武秀生變在專業人員維護時,開始偷偷進行學藝。在武秀生的帶領下,大家發揚“螞蟻啃骨頭”精神,從現場實地考場到查閱相關資料,研究制定措施對裂縫鋼軌進行崩塊焊接,通過創新小組組織的崩塊焊接,為企業共節約維修費用約4萬元。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為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為全年發運任務目標的完成提供保障,此項目榮獲井礦集團職工創新成果三等獎。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更是創新者的時代。像武秀生創新工作室這樣的“小團隊”,遍布在井礦集團不同的生產崗位上,人數不多,能量卻令人刮目相看,不可小覷,2020年共完成技術創新成果20項,累計創造經濟效益376.71萬元。目前,井礦集團職工創新工作室已進入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發展軌道,創新創效活動從點到面蓬勃開展,越來越多的一線職工在這個大舞臺上,施展才能,提升素質,建功立業,呈現出了“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喜人局面。
(井礦集團工會 孫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