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智慧礦山
——冀中股份東龐礦建成全省首個智能化高架綜采工作面紀實
新技術激發新變革,新發展創造新天地。3月29日,河北省首個智能化高架綜采工作面——冀中股份東龐礦21110工作面通過冀中股份公司專家組驗收,正式投產,這標志著東龐礦向著“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少人”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開啟了智能化發展新時代。
“冀中股份東龐礦全力推進智能化建設且進展順利,達到了預期效果。”3月30日,在冀中能源集團煤礦智能化建設推進會上,各級領導對東龐礦智能化建設給與了高度認可。
思路決定出路
智能化開采在東龐礦“落地生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自國內建成首個智能化工作面、實現智能化開采以來,東龐礦領導班子就將目光瞄準到煤炭科技發展的最前沿。然而,經過30多年的開采,采深大、地壓大,地質條件復雜、夾矸厚,瓦斯治理難度大,運輸線路遠,省內沒有同等條件礦井成功經驗可借鑒,都成為東龐礦通往智能化開采道路上“絆腳石”和“攔路虎”。
敢為人先、勇創一流的東龐人始終沒有放棄過對智能化開采的追求,因為歷史經驗清晰地訴說著科技創新對企業騰飛的巨大作用:國產4.5米高架綜采擴大工業性試驗在東龐礦宣告成功、大斷面錨梁網支護在東龐礦誕生、6.5米支架在極復雜地質條件下應用成功,這些無不給東龐礦創造過巨大經濟效益,也無不是經過東龐人千辛萬苦才達成的。因此,東龐礦歷任領導班子始終密切關注并研究智能化工作面發展動態,也先后帶隊到智能化設備廠家和兄弟單位進行實地調研,他們一直在尋求適宜機遇,建設智能化工作面。
謀定而后動,厚積而薄發。2020年6月,東龐礦確定將21110工作面建設成智能化高架綜采工作面后,他們迅速制定線路圖、工作面整體設計、設備選型、招標投標、簽訂協議,東龐礦智能化開采正在由夢想逐漸變為現實。
“進一步推進無人值守、集中控制、遠程操控等工藝,盡快實現21110智能化工作面的投用,通過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提高勞動效率!”東龐礦礦長單福友在2021年職代會上的講話,更是吹響了東龐礦智能化建設的沖鋒號,東龐礦全體干部職工向著統一的目標發起沖刺。
拼搏成就夢想
確定目標后,全礦干部職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向著首個自動化高架工作面早日建成投產不懈努力。在21110工作面建成過程中,東龐人再一次展現了“勇于擔當、敢為人先、狠抓嚴管、百折不撓”的精神和氣魄。
——奉獻無處不在。在21110工作面建設過程中,正值天氣最為寒冷的時候。多年不遇的極寒天氣給工作面安裝增加了不小的阻力。2020年12月上旬,當自動化裝備到礦后,機電科和機修廠職工協同廠家技術人員奮戰20余天,完成了不同設備控制系統與監控中心的通信對接,為工作面井下安裝掃清了障礙。在設備檢修和裝運環節,機修廠液壓車間職工克服室外作業天氣極為嚴寒的困難,將作業班次調整為早6點至晚7點兩個班次,井下安裝需要多少設備,他們就裝運多少設備,挑燈夜戰在所不辭。機電安裝隊隊長賈保鍵緊盯安裝進度,每天早班下井盯在現場,下午4點召開區碰頭會,統籌協調解決安裝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工作到晚上8點回家是常事,第二天凌晨4點半準時給值班室打電話,詢問井下安裝情況。機電科技術員侯帥上午組織綜采職工開展智能化設備職工培訓,中班下井調試設備,幾乎全月無休。
——創新無處不在。為了節約資金,東龐礦機電科聯合機修廠液壓車間將32架普通液壓支架改為電液控支架,每架可節約資金27萬元。針對集控調試過程中暴露出來的遠程通信線路長、信號衰減,泵站控制系統無法正常顯示等問題,他們反復研究,提出了加入光纖傳輸、改寫程序的解決方案。機修廠綜掘車間職工通過查閱學習最新技術,自行加工配套管路、購置相關配件,對2臺井下反滲水透設備進行了改造,可節約資金80余萬元。面對安裝工期緊、任務重,散架運輸路線長、坡度大、拐彎多等重重困難,機電安裝隊不斷優化作業流程,首次創新采用2臺牽引車運輸散架的工藝,保證了散架運輸安全,運輸效能大幅提升,多次創出散架日組裝7架、就位7架的好成績。
——管理精益求精。今冬極為寒冷的天氣為設備檢修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為了保證支架入井后即可安裝使用,機修廠支架入井前24小時內對所有千斤頂進行保壓測試,確保支架入井前100%完好。按照“安裝保回采”的原則,機電安裝隊在支架安裝時嚴抓軌道質量,以運輸順暢保障安裝進度,就位支架確保小件、管線不擠壓,支架排列平、直、順,為后期回采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夢想照進現實
建成智能化工作面,實現“無人則安、少人則安”,受益最大的是一線職工。
“以前割煤的時候我得每時每刻盯著滾筒,噪音大、煤塵大,一個班下來一身汗一臉灰。現在我只需要通過這6塊大屏幕就能觀測到所有設備的運行狀態,負責跟機監測的職工注意觀察機組工作狀態和煤層變化就行,幾乎不用進行任何操作。”
張延亮是綜采三隊的一名采煤機司機,經過專業培訓,如今他從“幕后”走到“臺前”,成為了一名集控司機,對比今昔兩種光景,他感慨萬千。
“現場檢查準備完畢,可以開機!” 3月29日,在21110工作面集控室內,語音播報系統中傳來了班長翟書慶的“指令”。
“收到。一部皮帶啟動……”張延亮輕點“一鍵啟動”按鈕,千米之外的皮帶機、破碎機、轉載機、刮板機、采煤機依次啟動,伴隨著采煤機滾筒的飛速旋轉,大塊原煤從煤壁垮落,并通過各種運輸設備源源不斷地傳送至煤倉。
張延亮全神貫注地盯著電腦里的現場畫面:只見伴隨著采煤機行進,在紅外線探測設備的“導航”下,液壓支架自動完成了收護幫、成組移架、伸護幫和推溜等動作,實現了自動跟機作業。而偌大的工作面上,只有兩名巡視人員,他們只需進行跟機和跟架監視,不需要進行現場開采操控。
“一個按鈕就能操控這么多設備,真是難以想象啊!以前我們得完成移架、推溜、收護幫板等多個工序,兩個人配合緊忙活,現在我一個人跟架巡視就可以,遇到情況及時喊話機組司機和集控室,感覺自己成了一個‘甩手掌柜’。”談及智能化工作面的好處,綜采三隊支架工趙連柱迫不及待地說了起來。
正如兩位職工說的那樣,“遠程操控”、“一鍵啟動”是21110智能化綜采工作面的核心亮點,這項新技術將職工從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復雜的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提升職工獲得感和幸福感,東龐礦一線職工正在成為智能化開采的見證者、親歷者和受益者。
“集控系統就是我們的‘智慧心’,工作面上的高清攝像頭就像是我們的‘千里眼’,紅外探測設備就像是‘無形手’,把我們的視覺、觸覺、聽覺從集控中心延伸到工作面上,實現了遠程操控。”綜采三隊隊長韓皓星說
智能化高架綜采在減人提效方面也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傳統同等規模綜采工作面每班需要配備17名職工,而21110智能化綜采工作面每班只需要11名職工就可開展作業,單班減少7人,降幅高達40%。同時,智能化系統實時對生產設備的工況進行在線監測,及時發現故障隱患,提高設備開機率,在減人的同時不掉產,真正實現“減人提效”,幾代煤礦人期盼已久的“無人化、少人化”開采已經從夢想變成現實。
逐夢智能化,啟航新時代。21110智能化高架綜采工作面的建成投產只是東龐的新起點。當前,5G技術應用、6.5米高架智能化工作面、薄煤層自動開采、智能掘進、智慧化洗煤廠等項目都在積極籌劃和推進中,東龐礦正在智慧化礦山建設的路上闊步前行,必將譜寫礦井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冀中股份東龐礦 高明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