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藥集團華民公司創新工作室讓創新“犇”起來

發布時間:2021-03-12 10:30:44 冀中能源

華藥集團華民公司創新工作室讓創新“犇”起來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近年來,華藥集團華民公司借創新工作室激活創新因子點燃創新激情,讓創新成為職工的習慣和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2020年,該公司新增職工創新工作室5個,20個職工創新工作室全年完成創新成果60余項,創效600多萬元。其中,《頭孢他啶母液提取技術研究與應用》《頭孢原料藥霧化干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等成果榮獲全國質量創新成果獎。

這項成果已完全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并且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華民公司101車間“凱福隆創新工作室”成員韓佳崇向前來參觀的職工們詳細地講解和展示著他們沉甸甸的創新成果。

一張張閃耀的獲獎證書、一項項成熟轉化的創新成果,讓大家在對這個“省級創新工作室”交口稱贊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創新的力量,一個個靈感在他們的頭腦中閃現。參觀、學習讓更多職工的創新意識悄然改變,分享、交流讓創新逐漸成為職工的習慣,更好的融入生產實踐,轉化為企業實實在在的效益。而這些創新成果正在從數字上的量變逐步發展成內在的質變,不少創新項目成為助力公司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

找準“核心點”技術攻關提指標

眼瞅著廢母液中一批又一批的副產品就這樣浪費掉了,該公司104車間主任張海杰心疼不已,他斬釘截鐵地說:“一定要想辦法降低廢母液中氟離子的濃度,使廢水達標排放,同時提取出合格的副產品,省下這筆錢……”在對標到同行業“滿意”指標時,提高相關指標的攻關項目在104車間白立瑤創新工作室立項了。

 hy1.jpg

為了變“廢”為寶,項目組群策群力,先后多次召開專題討論會,圍繞副產品這個核心點,在提取的過程中,進行物料衡算,調整物料配比,優化反應條件,對比試驗數據,最終單批副產品的相關指標提高了10%,產量也提高了46%,并且相關指標都符合行業相關采購標準,投入市場后每批可創造經濟效益1000元。同時,廢水中氟離子的濃度降低了10倍以上,徹底解決了制約廢水排放的難題。

一批批副產品為企業換回了“真金白銀”,張海杰感慨地說:“我們溶媒回收中心技術創新的目的就是促進節能減排和綠色生產,保證上游車間生產順暢,為企業挖潛增效,回收出更多的利潤。” 

抓住“問題點”技術改進提效率

頭孢他啶二鹽酸鹽在三步生產的過程中,其中有兩步出現了設備沖突,要想在一個月內完成10噸產量,按常規生產流程肯定無法實現,我們只能改進生產模式了。”該公司105車間會議室內彭賀濤帶領創新工作室的成員們激烈地討論著。大家的想法一致,抓住“設備沖突”這個矛盾的問題點進行技術改進,開展一場生產“大會戰”。

hy2.jpg 

正值增產上量的關鍵時期,彭賀濤創新工作室的成員們夜以繼日連續作戰,討論方案、繪制圖紙、籌備物資、分組改造,僅用5天時間就完成了設備管路改造,并充分利用現有設備,實現頭孢他啶二鹽酸鹽三步同時生產,生產周期由35天縮短到24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產品雜質降低,產品質量完全滿足內外部客戶需求。

創新不但成為破解生產難題,實現提質增效的關鍵所在,也讓職工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和榮譽感,成為他們快樂的源泉和成長的動力。

把握“關鍵點”技術革新提收率

提高頭孢他啶碳酸鈉的生產收率一直是該公司奧奇德工廠重點關注的攻關項目,實現降本增效的關鍵是如何將廢棄母液中有效成分頭孢他啶成功“撈回”。

 hy3.jpg

困則思變。相關人員翻閱專業書籍,查閱技術資料,最終確定采用樹脂柱吸附解吸技術,將母液中的有效成分濃縮并回收。生產支持部到設備廠家考察、選型,確認可行方案,緊盯施工現場。技術開發部對母液吸附pH值、溫度、吸附流速、解析液配比、結晶的各項參數等進行細化,同時規范生產操作流程。頭孢他啶母液回收項目順利完成并投產了。看到曙光的他們,加緊對不同條件下各試驗數據的最終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為實際生產操作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最終回收效果大幅提高,相比去年單批實際收率提高了10個百分點以上,產品收率、質量多項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產品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該公司通過不斷強化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推進技術創新與實際生產、科學研發與企業發展的有效結合,促進企業上下游和整體產業鏈間的融合協同,帶動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共同發展,提高整體效益和水平,構建和諧共生的發展新格局。

(華藥華民公司    胡波/文并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