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海深處“虎”生威——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冀中能源峰峰集團大淑村礦一采區副區長張昌虎

發布時間:2021-05-20 15:45:25 冀中能源

煤海深處“虎”生威

——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冀中能源峰峰集團大淑村礦一采區副區長張昌虎

微信圖片_20210520154403.jpg 

他叫張昌虎,工作中儼如一只猛虎激情酣戰在煤海深處,以超常的努力鋪筑出一條充滿陽光的人生之路,以超凡的智慧譜寫出鏗鏘動聽的奉獻之歌。從2006年在峰峰集團大淑村礦參加工作以來,他先后獲得了峰峰集團“四有標兵”“優秀黨員”,冀中能源集團“勞動模范”“十大金牌工人”,邯鄲市“技能大師”“能工巧匠”等稱號。2015年,他在第六屆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液壓支架工決賽中獲得第一名,2017年獲得全國技術能手、2018年獲得大國工匠等榮譽稱號,今年5月初,他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好學”拓開光明路

張昌虎從小酷愛學習,初中畢業后,由于家境貧困,迫使他放棄學業,通過一位親戚的介紹,從千里之外的陜西老家來到峰峰集團大淑村礦當起采煤工。張昌虎沒有嫌棄煤礦工作苦和累,他只堅定這樣一個信條:“干一行必須愛一行,愛一行必須專一行,必須要干出一個樣子。”他首先從刻苦學習入手,單位每周二、五職工學習會,他雷打不動每次參加,聽到不懂的知識,他都主動向身邊人請教,總要弄個明明白白。他還自費購買了《采煤學概論》《采煤支護》《液壓支護》等技術書籍80余本,每天下班后閉門苦讀。若工友在宿舍玩牌、喝酒,他就鉆進僻靜的小樹林或宿舍陽臺上,精心研讀,邊學邊留筆記和實踐體會。近年來,光筆記本他就用了20多本,學習筆記達數十萬字。遇到看不懂、弄不通的問題,他就帶著問題到現場請教有經驗的老師傅或工程技術人員。同時,他還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每次下井都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處理完故障都及時記錄發生原因及處理過程,不斷提升維修技藝,提高工作效率。

在采煤區拉架工是技術含量較高的一個工種,采面能否實現正規循環,能否順利通過復雜地質條件,支架操控技術是關鍵。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張昌虎把支架的構造、工作原理、維修技術全部牢記到心中。按規定一人一班要拉5個支架,而他每班都能拉20多個支架。遇到山勢大和底板松軟困難條件時,如拉架工操作不當,就會造成壓架、片幫或支架嚴重歪扭的現象,張昌虎把平時積累的“稍降快移,帶壓擦頂”移架法教給大家,有效解決了難題。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的刻苦磨練,張昌虎總結出一套非常成功的“細、勻、凈、快、夠、正、穩、嚴、緊”九字經移架法。靠這九字真經,他所在單位杜絕了各類移架事故。憑著過硬的支架操作技能,在各層級技術比武中,他多次獲得技術狀元榮譽。2015年,他從一名普通的農民合同工,被破格轉為長期合同制工人。

“肯干”贏得虎生威

“不干則已,干就干好。”這是張昌虎對工作的執著追求。參加工作十多年來,他總是沖在前,干在先,專挑最苦、最累、最危險的活干。遇到生產受影響或發生機電故障時,他在井下一干就是十七、八個小時,甚至在緊急情況下,他還一天兩次下井處理突發故障。據粗略計算,張昌虎上班十多年,累計加班延點義務獻工時約13650個。

2015年,張昌虎擔任采煤班組長,每次入井都是第一個趕到工作面現場,查看工作面煤壁、頂板情況,及時安排組員進行安全確認,然后來回穿梭在點柱、支架之間巡查設備隱患,確保班組所有人員都能安全作業。每一個班下來,他在150米長的采煤工作面爬上爬下,往返不下15次。在工作面遭遇上下兩巷頂板壓力大、機尾流砟、煤壁片幫等惡劣條件時,他主動出擊帶領幾個生產骨干提前入井進行調架,通過在上下兩巷打點柱掛梁擺木架,確保上下兩巷頂板不再下沉;通過工作面掛網打戧點柱對煤壁、機尾頂板進行支護,確保不再流砟片幫;通過打設戧點柱、臥支架底座、調支架的架縫,把“壓死”的支架“調活”。工友們都說:“無論地質條件多復雜,有虎哥帶頭,就沒有闖不過去的難關。”

張昌虎就是這樣的人,不僅自己處理采面支護難題有一套,還把每次困難條件當成教學現場,手把手幫助工友們提升工作技能和安全技能。今年元月份,一采區在172301工作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斷層,頂板破碎、山勢大、支架傾倒,拉架十分困難,造成了職工情緒低落,很多人都不愿上班。在關鍵時刻,他不僅帶頭上班不休息,而且,與大家一起出主意,想辦法,抓關鍵部位,盯薄弱環節,帶領大家順利渡過了困難地層。張昌虎帶班以來,他組織帶領全班職工在安全無事故,質量創精品的前提下,月月超額完成生產任務,并數十次創出峰峰集團和礦原煤生產新水平。

“善思”博得大效益

張昌虎不僅肯干,而且勤于思考,樂于鉆研,工作中遇到難題,他總能千方百計攻破難關。在172105工作面采煤時,由于設備磨損老化,采煤機經常發生掉道故障,并且上道非常困難,嚴重影響生產進度。他一連幾天在現場縝密觀察,升井后多次畫圖與生產骨干研究分析,總結出一套煤機快速上道法,在全區推廣應用后,處理上道時間由原先的2個多小時降至20多分鐘。近年來,他借助礦工會創新工作室平臺,以制約生產因素為導向,深入井下現場進行實際操作、虛心請教、不斷總結,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融會貫通,先后開展崗位創新50多項。其中箱式孔口除塵裝置技術獲得國家專利,液壓支架綜合改造、支架“培頂回采”技術、液壓支架“加高梁”改造、煤機快速上道法等技術改造,累計創造效益達9千萬元,為企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堅毅”筑牢發展基

多年來,張昌虎堅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動搖,在切實做到自己不“三違”、無事故,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積極創新實施“三抓三評”班組管理、“四優四創”安全競賽和“三緊、六嚴、五細”現場安全工作法,增強了班組職工安全意識。他管理的班組,年年實現安全無事故,多次被峰峰集團和礦評為“紅旗五好安全班組”。特別是他擔任一采區隊長、副區長以來,組織實施的“三緊、六嚴、五細”安全管控方法,通過緊抓職工思想教育、緊抓現場安全確認、緊抓規程措施落實,最大程度上遏制了思想隱患和管理漏洞,為搞好采煤安全生產發揮了重大作用。通過嚴制度、嚴現場、嚴標準、嚴驗收、嚴獎懲、嚴落實,規范了職工行為,鍛造了一支業務精、技能高、安全生產激情高的職工隊伍。以大搞安全生產標準化為抓手,通過精細標準、精細施工、細化責任、嚴細要求、嚴細驗收,先后打造出五個精品工程工作面、十多個精品工程示范點,贏得數十個兄弟單位來礦參觀學習,被大家翹手稱贊為“精品大師”。

“摯愛”唱響奮進曲

“是煤礦培養了我,我要把全部精力回報給企業,奮發努力,永不懈怠。”張昌虎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有一年春節期間,他回陜西老家探親,假期將滿,母親突然患病,頭痛發燒,父親勸他打電話續上幾天假,待母親病好了再走。可張昌虎卻搖搖頭說:“我不能給單位出這個難題,我是班長,更應該克服困難帶頭返礦。”張昌虎按時返礦后,每天打電話詢問母親病情,彌補內心對父母的深深歉意。有一次上夜班,他將要上班走時,天空電閃雷鳴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當時,他居住在離礦幾公里路的農村,妻子勸他等大雨停了再走。“不行,紀律就是紀律,就是老天下刀子我也得走。”他冒著大雨騎車走到礦上時,全身連淋帶摔就像從泥漿里爬出來一樣。班前會上,大家感動地直為他豎大拇指。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十五年來,張昌虎就是這樣恪盡職守,嚴于律己,一心撲在工作上。在他的示范帶領下,一采區的干部職工們一呼百應,無論條件如何變化,他都能帶領大家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工作奇跡。

(石俊峰  孟廣彥  馬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