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畫藍圖,“智”繪未來
——冀中股份邢東礦智能化礦山建設側記
“邢東礦建礦以來就很注重綠色開采,智能化走在了集團公司的前列,可以說是‘領頭羊’,創(chuàng)新理念和做法值得各單位學習。”4月13日,冀中能源集團煤炭新技術推進現場會在冀中股份邢東礦召開,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邵太升對邢東礦智能化礦山建設給予高度評價。
智能化是實現煤礦高質量發(fā)展的核心技術支撐。現場會上,邢東礦智能化高精尖系統精彩亮相、引人注目。會議現場的熱烈氛圍,讓與會人員更加堅定了煤礦智能化未來發(fā)展的目標和決心。
“基于智能化充填系統的‘一張圖’管控平臺,將使智能化開采技術一舉邁入全新時代。”邢東礦副礦長王宏奇介紹。
在地面的總、分系統,智能化大行其道。
“11233工作面,我是地面調度集控中心。現在授權遠程開機。”在地面調度總控中心,隨著工作人員按下啟動鍵,11233智能化矸石充填工作面整套綜采機組順利啟動。筆者通過電子屏畫面上看到,井下工作面的采煤設備自動運轉,割煤、移架、推溜、輸送,一切井然有序,滾滾的“烏金”奔涌而來。近千米深井下的采掘、運輸、檢修等情況一目了然,整個井下工作面宛如透明。
邢東礦智能化礦井,主要包括1個總控中心、5個分控中心、23個子系統,通過井下4G和萬兆環(huán)網,對各類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傳輸,以及監(jiān)控和控制,達到智能化管理和自動化控制,使集控中心與各子系統深度融合,實現了各系統的安全生產、綜合調度、高效運行,為減人提效創(chuàng)造了條件。
在地面皮帶運輸分控中心,工作人員輕點鼠標,就實現了對所有倉下皮帶及給煤機的“一鍵啟停”集中控制,對原洗煤系統的皮帶機、破碎機、跳汰機、鏈斗機等十幾臺設備可以集中控制。筆者在大屏上清晰地看到井下洗煤系統開始順序的煤矸洗選,通過跳汰機將矸石和精煤分離,有效提高了邢東礦矸石充填率。
據了解,以前皮帶、給煤機就有16部,每個班光開設備的人員就需要15人,設備運轉還需要一部一部的打電話傳達。皮帶智能化系統改造后,現在僅需要增加適當巡視人員,通過皮帶集控系統就直接可以開啟所有皮帶。智能化開采改變了以往傳統的生產模式,通過“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少人”,能夠有效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安全風險。
邢東礦充分依托萬兆環(huán)網與礦井4G網絡,全面建成集安全生產、應急指揮、監(jiān)測監(jiān)控、經營調度、信息化管理為一體的綜合信息化管理平臺,打造出指揮礦井安全高效生產的“最強大腦”。
井上看不夠,井下尋洞天。
智能化使礦井更安全。邢東礦堅持把智能化建設作為提高礦井安全生產保障水平的關鍵舉措,高標準建成11233智能化矸石充填工作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按照高起點規(guī)劃、高標準設計、高效率推進原則,推廣應用智能泵站、支架電液控等系統,創(chuàng)新實施了井下洗選、深井支護、充填開采等先進技術。工作面實現了“自動控制為主、人工干預為輔”智能化生產新模式的常態(tài)化運行。
支護是采煤作業(yè)中必不可少的工序,讓36噸重的支架隨進度向前移動,以前全靠人工。過去工人需要根據支架的動作順序,逐步按下各個按鈕;現在支架自己就能跟著采煤機前進,比人工操作更精確。不只是采煤環(huán)節(jié),11233工作面從截割到運輸的各個生產環(huán)節(jié),如今都已經高度自動化、智能化。
想別人不敢想的事,做前人未做過的事。
“常態(tài)化開采生產環(huán)節(jié)的每班生產人員現在減至4-5人,以前一個采煤工作面10幾個人都忙不過來,現在全面應用配套視頻集中控制系統,轉載點實現無人值守,實現了‘減員提效、安全高效’的目標。”在11233智能化矸石充填工作面,綜采區(qū)黨支部書記賈金明介紹說。
擘畫藍圖,“智”繪未來。
在智能礦山建設的征程上,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邢東礦將繼續(xù)大力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戰(zhàn)略,突出裝備升級、工藝改進和關鍵技術攻關,加快推進智能化建設,堅定不移打造智慧礦山。如今,一鍵啟動采煤、工作面遠程操控、井下萬兆寬帶實現人員精確定位等新技術,在邢東礦得到應用,不僅讓煤礦開采這一傳統行業(yè)煥發(fā)出新活力,更讓煤礦安全有了質的飛躍。
(冀中股份邢東礦 李會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