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集團新三礦:“三網融合”為黨史學習教育賦能
今年以來,峰峰集團新三礦黨委在推進黨史學習教育中高標準、嚴要求,精心策劃實施,從細從實推進,創新方式方法,以組織網、資源網、服務網“三網融合”為抓手,為黨史學習教育賦能增力。
織密“學習網” 力爭紅色課堂全覆蓋
“當前各個單位都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如何把這項工作干得有特色,有亮點,有成效?”今年年初,該礦黨委書記王利輝在黨史學習教育部署會上,向全體干部職工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開展任何工作,都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為此,該礦黨委充分結合工作實際,針對不同群體開展分層學習、點對點教育,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全覆蓋。
“我們通過‘領導班子帶頭學’‘支部黨員深入學’‘線上線下結合學’的方式,促進黨史學習教育不斷取得實效!”該礦黨群工作部部長李白樺說道。
——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學習方案,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將黨史學習作為礦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的必學內容,領導班子帶頭學習黨史、交流心得,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基層各支部將黨史學習教育納入“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圍繞黨史知識開設專題黨課,班子成員帶頭談感悟、找差距、定措施,促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在微信公眾號開設《黨史天天讀》專欄,朗讀黨史故事26期,組織黨史學習班6次,開展黨史知識有獎競答12次、黨史知識考試5次、黨史誦讀活動2次,有效激發了干部職工學習黨史的積極性。
搭建“動力網” 以紅色教育賦能轉型發展
該礦作為國內第一家閉井轉產支護材料用品生產的國有企業單位,從原煤生產轉型礦用支護材料加工,充分立足礦井實際,以安全生產、項目攻堅、提質增效等為切入點,以學促干,切實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推進企業轉型發展的強勁動力。
黨員吳春生自主研發了圓鋼彎曲設備代替人工鋼筋折彎,梯子梁產量由每天200米提高到650米,每年可創效280萬元;閆偉鋒對原螺桿壓風機進行“風包”效果改造,解決了頻繁啟停、耗電高的問題,每年可節省費用14萬元;李志超將變壓器的負載率由30%提高到55%,合理運用到新生產線上,每年節約電費12萬元,減少設備購置費50余萬元。
“我們圍繞轉型發展的前景自信、模式自信、效益自信、隊伍自信、文化自信,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堅定轉型信念,擔當奮進責任,凝聚發展合力。”該礦黨委副書記何瑞忠介紹說,在如何將黨史學習教育轉化為生產力的問題上,該礦準確把握戰略重心、戰略攻堅期、戰略突破點、戰略制勝點、戰略持久性 “五個戰略性”問題,依托支護品生產、區域治理、附加工品等創效點,推動支護產品規模化生產,降低生產成本,激活創新創效動能。提高經濟效益。
豐富“服務網”,釋放紅色情懷正能量
“以前日行萬步都是常態,不僅身體勞累,更影響工作效率。”該礦后勤服務科職工羅長青說道,“幸運的是,礦上給咱安排了共享單車,免費騎車,這可省了不少力氣!”
該礦在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緊扣“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要求,帶著溫度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辦暖心事。針對該礦轉型升級后,將原有廠房改造為支護材料生產車間,生產區域、辦公區域分布在廠區各處,職工每日步行往返于各生產車間,行走耗費時間過多的問題,他們決定在廠區內投放24輛共享單車供職工使用,解決職工在廠區通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讓職工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
“我們在廠區內規劃了4個單車集中停放點,自制了單車停放架,出臺了共享單車使用管理規定,明確了單車使用范圍(廠區內部)。職工使用單車時,可在任意單車停放點取車,使用后將單車停放至離自己最近的停放點即可,不收取任何費用。”該礦組織人事部鄭新華介紹說,為了保證單車始終如新,他們還定期安排志愿者對共享單車進行清潔、維護,讓職工清潔出行、安全出行,受到職工一致好評。
不僅如此,該礦認真落實“快、嚴、實、好、新、暖”標準,把“我為群眾辦實事”貫穿到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促進黨員干部扎扎實實服務一線、服務基層,為職工解難題、辦實事。通過廣泛征集職工訴求和意見,梳理形成“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25項,明確具體舉措、責任部門、完成時限等內容,定期通報實施進度。開展組團式、定制式、上門式服務,解決職工群眾實際困難12件,切實將企業的關懷和溫暖送到了職工群眾的心坎上。
(峰峰集團 胡曉麗 吳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