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轉型發展路
——冀中股份顯德汪礦創新驅動推動轉型發展側記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為走好轉型發展道路,顯德汪礦完善創新機制,聚力技術創新,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大力實施人才培養計劃,激活制度創新“原動力”,發展技術創新“主動力”,為打好轉型發展攻堅戰夯實基礎。
制度創新激活“原動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今年是轉型發展攻堅年、深化年,也是各項制度的落實年,為了進一步適應轉型發展,我們精簡部室機構,梳理規章制度,創新管理方案,為深化轉型創造最有利的條件。”顯德汪礦黨委書記徐華棟說。
今年以來,立足修訂和新增的66項礦級制度,他們進一步創新管理方案,以高標準、嚴要求,推動企業管理機制的完善,使之更適應轉型發展需求。
圍繞項目發展,他們推進工資分配制度與績效考核改革,通過劃分單位類別,調整工資構成比例,實行生產單位指標任務完成與全礦其它單位工資掛鉤的考核機制,嚴格獎懲兌現,發揮杠桿激勵作用,積極推進按勞分配、互相監督機制,打破了“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傳統分配模式。
為切實保障制度落實,他們逐步建立制度執行體系,將制度落實與績效考核掛鉤,建立了制度執行考核獎懲機制,實現了上下聯動,左右協調,擰緊了制度落實“閥”,確保制度落實到位、執行有力。
格局創新激活“主動力”
項目發展,技術創新是關鍵。
制修項目立足“勝利創新工作室”,根據生產實際,打造了電器維修創新工作站、機械維修創新工作站、機械加工創新工作站三個創新工作站,形成了“一室三站”的創新格局。
今年以來,他們充分利用創新創效活動平臺,依托創新工作室和兩大基地建設實際需求,完成了19項“雙創”立項,圍繞兩大基地建設的生產工藝、操作方法、效率提升、環境改善等各方面,以創新方法、改善工藝、提高技術等手段,以技術創新激發發展活力,為兩大基地提供支撐和保障。
煤炭物流項目立足煤炭物流一期的技術改造,積極謀劃成立了“聚力創新工作室”,已完成10項創新立項。同時,以創新工作室為基礎,結合當前正在施工建設的儲煤場技改工程項目,他們立志打造卸車、配比、運輸、裝車等環節全程機械自動化的煤炭儲運中心,走好優質轉型發展之路。
人才培養激活“內生力”
項目發展,人才是保證。
圍繞兩大基地建設,他們立足創新平臺,建立人才培養計劃,堅持以現有專業技術人才為“講師”的自主培訓,制定計劃,每周開講,舉辦活動,并積極“走出去,請進來”,對重點崗位及先進技術進行培訓,多方位提升職工專業技能。首批人才培養計劃名單,涉及機械設計改造、電子電路專業、機電設備原理、電子電器維修、機械維修、機床機加工6個培養方向,共有近20名職工參與了培養計劃。
依托“學練比”活動,他們立足崗位學、緊貼實際練、全員參與比,營造了全員“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為打造一支“能戰斗、敢戰斗、善戰斗”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奠定了基礎。今天以來,已完成鏟車、電工、電焊工等7個工種的技術比武活動。
同時,為了適應煤炭物流二期的全自動化發展模式,他們早早就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力爭完成“借力培訓”,融會貫通工藝流程、設備性能、操作控制等環節,強化職工素質提升,為轉型發展打造高素質人才。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顯德汪礦聚焦創新不散光,咬定轉型不動搖,追趕超越不懈怠,為轉型發展蹚出一條金光大道。
(冀中股份顯德汪礦 樊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