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極致匠心書寫“工匠精神”——記全國勞動模范、石煤機公司職工王景峰

發(fā)布時間:2020-12-22 08:20:31 冀中能源

用極致匠心書寫“工匠精神”

——記全國勞動模范、石煤機公司職工王景峰

他神情專注地盯著控制面板,在指尖輕點下,一串串循環(huán)指令代碼、一行行宏指令參數排列組合成加工程序,精準地控制設備高效運行。就這樣,一件件外觀精美、質量優(yōu)異的產品紛呈眼前。18個寒來暑往,冀中裝備集團石煤機公司高級技師王景峰把敬業(yè)、精益、專注、創(chuàng)新融入每天的工作里,他在旋轉的卡盤、轉動的手柄和一列列數字編程中辛勤耕耘著并收獲了累累碩果,先后榮獲全國技術能手、河北省技術比武車工狀元、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河北省特等勞動模范等榮譽。今年11月24日,又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接見。

樂于鉆研提技能

入職企業(yè)18年來,王景峰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和夢想,他矢志立足崗位在三尺車床上實現他的“中國夢”,他的“中國夢”就是讓“中國制造”的產品響當當頂呱呱。

實踐出真知,勤奮強技能。為實現自己心中的追求,從踏上崗位的那天起,王景峰就堅持讀書學習、刻苦鉆研,他放棄節(jié)假日休息時間,自學了數控車床技術、機械制造專業(yè)課程。為了豐富專業(yè)技術知識,王景峰除了天天繞著車床轉,不停地忙碌著,他還虛心向專業(yè)教師和老師傅們請教,使他掌握了過硬的車工操作技能。他以扎實的理論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精湛的操作技藝,為企業(yè)解決了很多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

順時圓、逆時圓,圓弧插補各不同,順是G2、逆為G3;順車、逆車要分清,關鍵還要看刀臺,刀臺后置就好辦……”一組由王景峰用心編排的數控加工順口溜悄然在數控車工班組內流傳,讓原本晦澀難懂的數控編程變得通俗易學起來。隨著企業(yè)轉型發(fā)展,近年來一批焊接機器人、激光切割機、數控機床以及現代化產品組裝和涂裝生產線陸續(xù)“上馬”,帶動了產品質量、生產效率及產品附加值的大幅提升。

陪伴了王景峰十多年的普通車床也被淘汰了,開始改用數控車床加工零部件。但難題也隨之而來,數控對很多人來說,不僅生澀難懂,而且高深莫測,在數控編程時,一個字符甚至一個標點符號用錯了都有可能造成加工件報廢。“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王景峰看來,技能提升亦是如此,為熟練掌握這門技能,在先進設備還沒到位前,王景峰就自費報了數控機床學習班,利用工余時間到學校學習。當設備安裝到位時,他已掌握了基本編程技術和操作要領。為了使工友們也盡快熟悉編程及加工技巧,王景峰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和體會編排了一組順口溜,供大家交流學習。如今在數控車床上,王景峰等人對各種編程工藝已熟稔于心,能很好地進行車外圓、切槽、挑扣、車圓弧等加工作業(yè)。

勇于探索求創(chuàng)新

精益求精、毫厘不差是王景峰多年對自己的基本要求。他立足本職崗位,孜孜不倦努力鉆研技術,結合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和生產實際,帶領班組和工作室解決生產技術難題,積極開展技術創(chuàng)新,一些新工藝、新方法應運而生。

普通車床加工蝸桿困難,加工特殊模數蝸桿更難。J6833系列的特殊模數蝸桿,由于機床掛輪表上沒有相應數值無法加工。針對這個技術“老大難”,王景峰通過大量的齒輪計算和傳動比計算、反復試驗,最終研發(fā)了一件齒數為77的齒輪,實現了加工蝸桿非標導程的加工方案,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完成了新產品試制任務,徹底解決了在普通車床加工各種模數和特殊模數的單頭和多頭蝸桿的難題,為同行業(yè)生產加工各種類型的單頭多頭蝸桿找到突破口,為公司各種蝸桿類型產品的批量生產做出貢獻。

創(chuàng)新無止境,挑戰(zhàn)不止息。今年9月份,王景峰給數控車床做了一套新胎具,進一步擴大了設備的加工范圍。受機床型號及加工方法的影響,機加分廠的數控車床通常只能加工長度為30厘米以內的軸類件,超過該長度的軸的加工就需要更換設備,且加工工序繁瑣。王景峰迎難而上,為解決這一問題,他找來了公司多種型號長類軸的圖紙,綜合分析了它們的加工精度、內外部結構及加工流程等,憑借匠人之心和技術技能,起早貪黑僅用一周時間就設計制作出一個長軸定位胎具,加工時將其安置在合適的位置。從此,在數控車床上加工的軸類零件從30厘米長到了70厘米,甚至還可以再長,完工后零件的質量有效保證在公差范圍內,很好地解決了長軸的快速加工難題,消除了所有制約生產的攔路虎。

厚積薄發(fā),久久為功。18年來,王景峰舍小家顧大家,一直堅守在車工崗位上,工作量是其他人的兩倍以上。他靠著一顆匠心、一股鉆勁,攻克了一個個難關,2018年,以他名字命名的“王景峰創(chuàng)新工作室”被市總命名為石家莊市職工創(chuàng)新工作室,截至目前,已完成創(chuàng)新成果200余項,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效益千萬元。

復工復產戰(zhàn)“疫”線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石煤機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步伐,疫情迫使企業(yè)放起了長假。但是大量用戶訂購的掘進機急等交貨,時間緊迫;環(huán)衛(wèi)車更是防疫消殺急需設備,刻不容緩;而疫情影響了機加工配套進度,搶進度勢在必行。王景峰第一時間返回廠里,迅速投入到緊張的復工復產中來。

有一批型號不同的軸套急需加工完成,由于人員少、加工量大,按照正常的加工方法他很難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工。王景峰開動腦筋,潛心鉆研,經過多次試驗,他改進了拋光環(huán)節(jié)的工藝,自制了一個專用胎具。該胎具可一次裝卡12件軸套進行拋光,既避免了變形,又使零件的整個加工效率提高了一倍,正是這個工藝改進方案,才使這批加工件順利按時交付。按照車床安全操作規(guī)程,加工時必須佩戴防護眼鏡,而因為疫情防控需要,口罩也成了必須“裝備”,每干幾個工件他都要把眼鏡摘下擦拭一遍上面的哈氣,一天下來,他感到眼睛比以往更酸,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但他不敢有一絲松懈,在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全神貫注、精益求精,確保每一個從他手上轉出的工件百分百質量合格。

鉆工小高在加工擋板時遇到了麻煩。兩百多件擋板是用于新型煤機裝備上的零件,之前他對首件進行了鉆孔加工,但經檢測,零件上所鉆6個定位孔的位置出現了少量偏差,會影響后續(xù)的組裝工序。這批活要的很急,但目前加工方法又出現了問題,小高便將這一情況反映給了車間領導。車間領導第一時間就想到了王景峰,要求依托“王景峰創(chuàng)新工作室”開展技術攻關,盡快拿出解決方案。王景峰二話沒說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在他的帶領下,大家認真分析裝配圖,對擋板的加工工藝進行了改進,由先鉆孔后銑槽變?yōu)橄茹姴酆筱@孔,并以精度較高的凹槽為基準確立鉆孔的中心位置,不再以外型為基準,從而保證了擋板上定位孔的精度。問題解決后,小高按照新的加工工藝加緊生產,順利完成了生產任務。

只要企業(yè)需要,我隨叫隨到。只要生產需要,我沒有困難。”在企業(yè)復工復產之時,王景峰主動承擔急難險重加工任務,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不善言辭的他用最簡短、最樸實的語言,表達出了特殊時期沖鋒在前、刻苦鉆研、甘于奉獻的工匠精神。

(王藝帆  李昕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