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發生在援鄂抗疫醫療隊的故事。在接到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召喚,150人的醫療隊,毅然決然地來到了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經過對隔離病房的了解,穿脫防護服的培訓,一些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長長的頭發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而且延長了穿脫防護服的時間。我們決定剪去長發,說剪就剪,然而新的難題出現:空空的武漢城找不到一家理發店,我們只好自己動手,從超市買來了剪刀,讓淑娟幫我們剪去長發!沒有所謂的發型,但大家都沒有絲毫的猶豫,當秀發掉落的那一刻,我們都成了一名堅毅的戰士!武漢,我們來了,讓我們一起戰斗,一起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峰峰總醫院援鄂戰士內科一支部副書記宋亞嵐
援鄂手記
——宋亞嵐
2020.02.02 武漢 小雨
這是我的第一篇工作日志,其實想寫的東西很多很多,但是心里總是不能安靜下來,從26號接到通知到27號凌晨到達武漢,一切恍如夢中!看到了空蕩而又安靜的武漢,站在彌漫著消毒水味兒的隔離病房,我才覺得回到了真實的世界里。
疫情的嚴峻,超出我們的想象,面臨的問題也是困難重重,首先穿脫防護服是我們遇到的第一道關!從事臨床工作16載,經歷過很多事情,但是卻沒有進入過隔離病房。此前對穿脫防護服都是從書本上學來的知識,真正做起來,卻并非易事,為了做到最好的防護,我們不斷練習,自認為信心滿滿,在我第一次進入隔離病房的時候,還是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在院感老師確認我已經穿好防護用具后,為了方便辨認,讓同事在防護服的前面和后面寫上我的名字:河北,宋亞嵐!有同事還寫上了“加油”的字樣!深呼吸,做了個加油的手勢,我踏入了神秘的隔離病房!
走到里面,才意識到,只是個病房而已,沒那么恐怖,但是很壓抑!到處擺放著空氣消毒機,轟轟的聲音讓病房里顯得嘈雜!不久就有了不適感,覺得氣短,自己不斷的調整,憋悶感慢慢減輕,但護目鏡已經開始霧蒙蒙的,嚴重影響視線,行動越發不便利!和當地的醫生溝通還算順暢,語言上沒有太大的障礙,只是穿上防護服后,要大聲說話,聽力也明顯下降!了解到他們連日來超負荷的工作強度和惡劣的工作環境,對武漢的醫護人員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進入病房開始查房,電視上看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患者就真實的在我面前!輕癥患者還好,等待著病毒核酸檢測的結果,期盼早日出院;重癥患者是要重點關注的,隔離病房不允許有家屬陪護,患者的生活照護的任務就落在了醫護人員的身上,讓本來就緊缺的醫護人員不堪重負!但疫情就是命令,所有的醫護人員都竭盡所能的付出!欣慰的是病房里有很多患者病情好轉,但也有一些患者病情加重,心電監護儀的報警聲,幾乎沒有停止過的呼叫鈴聲,不停工作的無創呼吸機,讓我的心揪起來!心里祈禱:都好起來吧!詢問病情、仔細查體、查看檢驗資料和胸部CT、分析病情,為患者制定出詳細治療方案,一切看似平常卻不尋常。
當患者得知我們是來自河北省的呼吸科專家團隊后,表現出極的大信任和感激,讓人感動!在連續工作六小時后,已經覺得體力不支,在同組醫生進入病房接班后,我才走出隔離病房。在隔離病房是不能喝水和如廁的!所以很多醫生上班前不敢喝太多的水,而且如廁是要更換整套防護服的,對于物資短缺的現狀,醫護人員盡可能減少更換防護服的次數!所以就有了穿著紙尿褲上班的無奈!
晚上,急促的電話鈴聲再次響起,隔離病房內患者呼吸衰竭加重,需要搶救!我快步走進緩沖間,心里急切的想進去查看患者,又不得不按照流程穿好防護服,心急如焚!經過緊張的搶救,患者的病情終于趨于穩定,凌晨十二點我拖著疲憊的身體走出病房!其實每次走出病房,也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因為脫防護服的每個細節,閉目、屏氣都至關重要,一點點疏忽就有感染病毒的風險!每個步驟后都要認真的進行手衛生,最后脫掉所有防護用品后,戴上外科口罩,才能松一口氣走回休息室。這時才發現里面的衣服都濕透了。到餐廳喝杯熱水,讓自己緩一緩,欣慰的是,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夜間搶救的患者病情穩定!
經過一天緊張的工作,對隔離病房的恐懼感蕩然無存,但是看到患者無助的眼神,有限的醫療資源,疲憊的醫護人員,還有在門診和急診等待床位的患者,感到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太多太多!大街上到處都有“武漢,加油!”的字樣,我想說:武漢,你并不孤單,你有我們,攜手奮戰,終將勝利!武漢,加油!
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
正是有了他們
疫情“紅區”
才沒有變成生命的“紅區”
謝謝你們
疫情中最美的逆行者!
(華北醫療峰峰總醫院 宋亞嵐、王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