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發展“新”動能
——冀中股份內蒙古公司技術、改革創新發展掠影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今年以來,冀中股份內蒙古公司廣大干部職工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改革創新發展理念,結合企情、礦情和實情,從露天到井工、從地面到井下、從洗選到加工,展開了一系列以技術創新、改革創新“新”舉措,集聚企業發展“新”動能。
創新“立地” 點亮發展“新”魅力
在嘉信德煤業1385排土場,看著排土線整齊劃一,排土場綠植郁郁蔥蔥,每次安全巡查時,干部職工都發自內心的高興。他們通過對排土場進行科學規劃,分層排放、統一推進,今年復墾植被面積225畝,種植旱柳、杏樹、楊樹等喬木1.25萬株,實現可綠化范圍達100%。
談起春季這塊復墾綠化的經歷,嘉信德煤業總工程師趙對川說道,嘉信德煤業首采區地表已采挖結束,二采區因辦理臨時用地受政策影響進展緩慢,如果無法在4月底前完成首采區到界排土平盤的土地復墾工程,將直接影響下一步的綠化、驗收和還地工程。在得知當地三臺基水庫開挖清理淤泥的情況后,通過多方聯系溝通協商,由市政公司免費將淤泥拉運到煤礦倒排,市政公司既解決了淤泥排棄問題,煤礦又完成了覆土工程,實現了“一舉兩得”。期間,他們倒運排棄水淤土7萬立方米,實現節支51萬元。
同樣在露天煤礦嘉東煤業,今年春季圍繞400畝排土場復墾還地工程,及早動手,精準施策。副礦長秦海峰告訴筆者,通過與當地政府部門溝通,將原來的地塊大小由40x60米,擴大為200x300米,道路寬度由12米變更為10米,道路高度有0.8米降低到0.5米,道路長度由1.26千米調整為0.26千米,土石方量減少了10.7萬方,項目優化設計后,既便于農民以后耕種管理,又節省投入費用40余萬元。
創新“立企” 筑基發展“新”推力
“掘進順槽長度達1680米,而盤區內無煤倉,掘進煤最長要經過順槽兩部皮帶、主運皮帶、二部皮帶、強力皮帶、棧橋皮帶等6部皮帶運轉才能運輸到井上緩沖倉。只要掘進出煤這6部皮帶全部必須運轉。如果運輸線上無采煤生產,掘進煤的小煤量對整條運輸系統幾乎是空轉,造成了掘進成本極高。”
盛鑫煤業機電副總工程師韓章明說:“經過多方考察,我們投資21萬元,設計開發了《水平靜力式煤倉項目》,具體就是在順槽口與主運皮帶之間增設水平煤倉裝置,將掘進煤暫時儲存到水平煤倉中,等倉滿后再運出,外圍運輸線間歇式滿載運轉,可以大幅度降低礦井皮帶機運轉費用。”
該倉體結構采用V型結構,兩側角度為60度,倉內貨物斷面積為2.6平方米,安裝20節總儲存量為72立方米。掘進每班進尺5米,出煤量67.5立方米,完全可以滿足生產要求。
韓章明算了一筆賬,全年進尺計劃5000米,該項目實施后可節約電費44.85萬元,按初期安裝購置投入21萬元,經濟效益為23.85萬元,不僅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還大幅度降低了外圍皮帶機的運行磨損,同時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掘進一隊掘進機司機李艷軍告訴筆者:“原來掘進機割煤時得先給調度室聯系,整個皮帶運輸系統轉起來少則10分鐘,有時半個小時,自8月份安裝水平靜力煤倉后,一個小班三個循環,進尺6排不用落點。”
創新“立意” 積蓄發展“新”潛力
“只要想法干工作,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今年“七一”剛剛榮獲集團公司優秀共產黨員、盛鑫煤業洗煤廠廠長程利鋒常說的一句話。他從提高經濟效益入手,通過考察調研,結合井下煤質情況,帶領職工多次對洗選系統進行改造,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洗煤專家”。7月份井下51203工作面過斷層時,由于矸石顆粒較多直接進入洗精煤,從而造成了煤質下降價格下滑。為了提高產品質量,他查資料、做調研,結合煤質特點在旋流器后邊增加一個翻板,粗煤泥通過翻板隨矸石排出,同時將矸石篩篩板由1.5毫米孔徑改為0.5毫米孔徑,這樣0.5毫米以上的矸石小顆粒就可以全部排走。經過兩個環節改造后洗精煤發熱量由3500大卡提高到4000大卡,煤質迅速得到了提升,綜合售價實現了反彈。
之前,盛鑫煤業的洗選工藝為+8毫米進廠房入洗,-8毫米作為篩下粉煤單獨銷售,入洗率與篩下比為46:54。從今年5月份開始,程利鋒帶領職工逐步將弛張篩底層篩板由8毫米全部更換為6毫米,通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后,又開始向選煤極限進行挑戰。于8月初開始,又逐步將弛張篩底層篩板由6毫米部分換為3毫米,止目前共更換16塊3毫米篩板,原煤入洗量增加19.5%,末精煤產出率(占原煤)增加16.6%。更換篩板之后,噸煤售價平均提高10元以上,全年實現創收1300余萬元。
創新無止境,永遠在路上。內蒙古公司在技術創新、改革創新的征程上,瞄準制高點,拓寬新思路,追求高效益,正在實施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項目,以科技興企的新常態,蹄疾步穩,奮楫爭先,為把股份公司建成又強又大企業集團爭做新貢獻。
(冀中股份內蒙古公司 王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