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攻堅勢強勁
——冀中能源峰峰集團七大專項攻堅行動之改革篇
改革是時代的主旋律,改革是發展的源動力。
2020年,峰峰集團把“改革”作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七大專項攻堅行動的第一“要招”,強力推進深化改革各項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效果。
“改”出勁力
機構龐大、人員冗余、包袱沉重……對任何一家老牌國有企業來說,這些都是不可回避的難點、痛點,也是企業改革發展道路上的淤堵點、絆腳石。
今年以來,峰峰集團在機構改革上再探深水區、再滾上山石,把機構改革作為攻堅的著力點,堅持刀刃向內、靶向“治療”,全力治沉疴、除積弊。
基層看機關,機關怎么干?峰峰集團把機關作為機構改革的突破口,以上率下,率先垂范。
按照“小機關、大服務”、打造復合型部室的原則,峰峰集團撤銷了發展規劃部,其職能全部劃入企業管理部,財務部投資計劃職能劃入企業管理部;撤銷了離退休管理中心、老干部處、離退休管理中心黨總支,其職能全部劃歸組織人事部;工程研究中心納入華北重型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管理,不再計入機關編制內;滏水服務中心在峰峰集團機關的治安保衛、后勤服務等職能劃歸后勤實業分公司,做到了人員和業務集中統一管理。
改革后,機關部室從原來的19個減至16個,機構設置更加合理,運轉更加順暢高效,業務流程清晰,實現了同質化業務合并、一體化鏈條式辦事,以前需要經過三個部門跑辦的手續,現在一個部門就能全部完成;機關管技人員由年初的358人減至340人,人員更加精干。
機關干在先,基層快加鞭。在峰峰集團機關機構改革穩步推進的同時,本部各生產礦井“大區制”“大部制”改革也快速實施,整體推進。按照“生產夠用、其他精干”、建設復合型區科的原則,峰峰集團結合各生產礦井實際,出臺了《本部生產礦井機構改革指導性方案》,指導各生產礦井穩步有序推進機構改革工作。
梧桐莊礦合并了原企業管理部和財務部、裁撤了原生產服務區、歸并了原總務科和生活科、撤銷了原營選科,成立了經營管理部等,使機關行政部門減少1個、基層區科純減3個、精減管技人員26人;萬年礦開掘專業由四個區減為三個區,回采專業由五個區合并為三個區,減少了三個編制單位;大社礦成立了后勤服務科,統管廠區各類后勤服務工作,撤銷了三采區、一掘區、生產準備區三個生產單位,對相關區科進行了合并……
實行“大區制”“大部制”改革后,生產礦井的管技人員減少了332人,區科單位壓減了42個,用工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提高、推諉扯皮減少等一系列改革“紅利”先后釋放。
此外,峰峰集團還將適時推進本部地面生產單位和專業化公司的機構改革,以及外埠單位和本部社區單位的機構改革,讓企業的“筋骨”更強壯,讓企業的發展勁力更堅韌。
“革”出紅利
人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人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和發展。為了充分激發每個人的活力、動力和戰斗力,峰峰集團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規范用工管理、優化薪酬分配上,勇涉激流,從未停步。
領導干部既是改革攻堅的帶頭人,也是改革方案的參與者、實踐者。峰峰集團抓住這部分“關鍵少數”,不斷激發各級領導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與活力。
峰峰集團始終堅持“嚴管干部”,進一步加強對干部的日常管理,健全和完善干部考核激勵機制,制定了《峰峰集團副總師級領導人員季度考評暫行辦法》《評選季度最優最差專業領導人員實施辦法》等,對管技人員實行“三評一考”,有力促進了各級領導干部作風再轉變、能力再提高,努力讓每一個干部都符合好干部標準。
緊密結合企業實際,建立了干部交流機制,加大重點崗位領導干部輪崗交流力度,不斷深化干部交流層次,對基層有關單位的紀委書記和工資科長、設備科長、材料科長、經營調度室主任、組織人事部長、財務科長等六個主要崗位的科級人員進行了交流,促進了干部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干部的健康成長。
在薪酬分配上,峰峰集團下真功、出硬招,讓工資向一線傾斜、向職工傾斜。制定了各類人員工資分配比例,規定了地面人員、井下輔助人員、井下采掘人員收入比例,加大生產一線、關鍵崗位職工的收入分配力度。針對井下開采條件越來越復雜、生產組織難度越來越大的實際,制定了《提效增產獎勵辦法》,拿出1個億的獎勵資金,對完成生產經營目標的單位給予獎勵,不僅極大調動了一線職工的工作積極性,而且實現創效增收8億元,成效顯著。對峰峰集團機關單項獎勵發放進一步規范管理,機關單項獎勵發放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900多萬元。
今年,峰峰集團把滏水服務中心、大力公司、通順公司作為“試驗田”,試行工資總額缺額承包管理,充分調動了基層單位減人提效、對外創收的積極性。滏水服務中心組織職工“走”出去到新疆天順礦業公司進行崗位承包,開辟了新的效益增長點;通順公司結合工作實際主動減員14人,將節約下來的80多萬元,用在了提高在職人員的工資水平等方面,真正讓職工嘗到了改革的“甜頭”。
“交”出活力
企業以生產經營為主,而供水、供電、供氣、供熱及物業管理屬于服務性業務,并且涉及到職工家屬的生活實際,不僅管理難度大、管理成本高,而且管理質量難以和社會接軌,潛藏著一定的不穩定因素。
國家和省、市有關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文件出臺后,峰峰集團按照相關要求,科學組織,積極推進,成立了領導小組,設立了辦公室,明確職責,壓實責任,將“三供一業”順利移交至地方政府,并且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做好老區提檔升級等改造工作,在冀中能源集團乃至河北省實現了率先移交、平穩移交。
這一“交”,不僅直接減少了管道、房屋等修繕、維護費用,而且消除了不和諧、不穩定因素,既為企業卸下了負擔、減輕了包袱,又讓職工家屬享受到了專業化服務,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可謂“交”出了企業和職工雙受益的滿分“答卷”。
去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的指導意見的通知》發布,對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峰峰集團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對退休人員進行移交。由于退休人員居住地分散,涉及省內外多地,峰峰集團相關部門制定了具體的工作方案和工作辦法,上下溝通,內外協調,全力和地方政府做好接洽配合,確保將退休人員的人事檔案、組織關系、社保關系等穩步移交至所居住的社區,做到交得穩、接得好。目前,76963份退休人員人事檔案已經移交完畢,黨組織關系、社區管理服務也全部移交完畢。
今年是國家啟動煤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第五年,對峰峰集團來說,產量減少、人員安置等都是去產能帶來的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峰峰集團提早著手,科學安排,統籌推進,積極做好政策宣傳解釋工作,順利完成了新三礦閉井任務,實現了人員妥善分流安置,完成了省、市現場驗收。同時,為了充分保護好、利用好企業優質煤炭資源,峰峰集團多方溝通,積極跑辦,將原計劃對牛兒莊采礦公司、孫莊采礦公司兩個單位的關停政策,改為部分去產能,并取得了國家批復,先后退出產能47萬噸/年、25萬噸/年。通過不懈努力,峰峰集團在完成國家去產能任務的基礎上,為企業和職工爭取到了最大效益。
改革雖不會一蹴而就,但會一往無前。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把改革舉措做實,讓改革方法落地,就一定能實現企業發展質量更高、職工生活更加幸福。
(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新聞傳媒通信中心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