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能源峰峰集團大社礦強力改革釋放高效益
核減地面用工120人、管技人員34人;清理外包隊265人;替換清理地面臨時工81人;向生產、輔助單位轉移43人;清理長期不上班在冊人員4人、集體企業工14人、長期曠勤及超齡勞務工63人;梳理核對長病、長休人員,幫助37名干部職工辦理內退、16人辦理離職托管。經核算,每年可降低人工、管理和生產成本1280萬元……這是今年7月份以來冀中能源峰峰集團大社礦通過下放機關部分職能、推進大區制改革、重新定崗定員等改革舉措帶來的顯著效果。
該礦優化重組行政科、計生辦、內部勞動力市場、工農辦、招待所、小車房、地面零散維修、節能減排辦等原有獨立科室的業務職能,成立了后勤服務科,統管廠區各類后勤服務工作;將離退管科劃歸組織人事部,礦團委并入黨群工作部,把電管組、應急管理人員、成本考核人員并入調度室,使部室管理職能更集中、責任分工更清晰、辦事效率更高效。
該礦將3個開掘單位壓縮為2個,一掘區136名職工充實到綜掘區、4名管技人員調整到開拓區、核減地面人員17人;調整后的綜掘區,從原來6支掘進、整修隊伍整合為5支專業隊伍,實現了專業人才的優勢整合,掘進隊伍滿編滿員,綜合掘進效率提高15%。將三采區劃歸二采區管理,并整合二采區人力資源,把設備維護技術過硬的機電工調至回采隊伍,把拆裝機械設備經驗豐富的職工調至拆裝隊伍。同時建立機電、拆裝接替隊伍,強化后備力量培養,定期擇優調整充實,滿足生產所需,實現了快速高效拆裝,噸煤工效由2.600增長為2.850。合并運輸區和皮帶區、機電區和風井區,4個輔助單位變為2兩個。通過改革,采掘單位管技人員職數由60人減至45人,機運輔助單位管技人員職數由37人減至19人。
該礦還對各單位材料員、辦事員等“后勤”崗位,對營選科、材料科、行政科、武保科、制修區五個地面單位重新核崗定員,將精簡人員充實到生產一線,不僅增大了一線人員比例,還實現了單一工種向一崗多能的轉變。同時把勞動定額定員標準作為薪酬分配依據,每班核算工作量與應付工資,嚴格測算、審核、執行、發放流程,每年可節約人工成本600余萬元。
大社礦礦長董賽軍說,“通過機構改革,直接減去合并區科、機關部室各類日常管理費用近20萬元。推行辦公、公寓集中管理,削減水電費用,全年可綜合降低企業管理成本約200萬元。同時在全礦推行儲備生產物資集中調撥管控制,對各區隊應對突發事故備用的減速機、電機等設備,線卡、液力耦合器等常用件、易損件和維修工具全面清點造冊,明確各單位修舊利廢、回收復用、井上下物資調配等流程和類別,減少同類設備備用數量,優化設備庫存,杜絕生產成本重復投入,每年降低生產成本約480萬元。”
(峰峰集團新聞傳媒通信中心 葉淑紅 大社礦 苑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