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永不落幕 匠心續寫輝煌(冀中能源井礦集團)

發布時間:2019-12-18 08:53:24 冀中能源

歷史永不落幕  匠心續寫輝煌

如果你是為井礦集團的采煤事業奉獻畢生心血的一位遲暮老者,如果你是“礦二代”或“礦三代”,如果你在“百年煤都”出生、成長,看到眼前這個木質的龐然巨物,你的內心應該會波瀾翻涌,久久難平吧。

11.bmp 

沒錯,它就是清朝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在井陘礦區豎立的第一座井架,是井陘煤礦老井(德國人漢納根在石家莊地區打出的第一口機械化礦井)的主要構成物,又名“高車井架”,通高約16米,占地面積為125平方米,為目前國內僅存的機械化開采螺桿緊固的木質井架。隨著1980年10月老井關閉,井口被回填,老井架也像完成使命一般陷入了深深的沉睡之中。

初心不因來路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從建成投入使用至今,老井架已經陪伴礦區的一草一木走過了一個多世紀,早已成為“百年煤都”的象征。這期間,它閱盡繁華,歷盡滄桑,執舊憶,望風云,百年一諾,浮沉變換,從未改變。每每看到它身上的木構件被歲月腐蝕、老化,鋼構件被銹蝕、移位,內心便一陣悸動。走過百年滄海桑田,留住今朝芳華萬世。新時代的我們應當主動做這些文物的“守護神”,用自己的力量讓它們再展新姿。

為此,井礦集團公共事業服務中心工業旅游籌備處專門成立了老井架修繕工程領導小組,以國家近期文物施工質量規范為驗收標準,嚴格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最低限度干預、使用恰當的保護技術”的施工原則,全面開展了對老井架主體架、斜撐、天輪房、扶梯等構件的修繕工作。目前,工程正在有序進行中,預計在三個月內完工。此刻,讓我們期待這座百年井架重換新顏,帶我們重溫歷史歲月,回顧昔日的別樣榮光。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工業遺產也能變成金山銀山。在井礦集團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做好近代工業遺產保護和開發利用文章,將是這些承續工業文明、承載城市記憶的工業文物留給我們一代代井礦人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熟悉井礦的人都知道,在老井架西側20米處,有一個井陘煤礦的標志性建筑,因外形酷似皇冠,被礦工們形象地稱為“皇冠塔”,是河北省內唯一一處具有整體德式風格的、使用德國進口建材建造的大型工業建筑。2003年和2013年,老井架和皇冠塔先后被核定為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和國家重點保護文物,2018年11月又入選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名錄,2019年4月入選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事實上,在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保護名錄中,除了老井架和皇冠塔,井陘礦務局入選的工業遺產還有很多。

井陘礦是我國最早興建的近代煤礦之一,石家莊地區第一口機械化開采礦井,有“北方最良之煤田”“百年煤都”“開國第一礦”的美譽,1916年就成為全國十大礦廠之一。

井陘煤礦在石門建立的石門煉焦廠是中國第一家煉焦廠,生產出中國第一批優質焦炭,是當時國內唯一一家使用機爐煉焦并提煉各項副產品,并能夠達到日出焦炭百噸的企業,也是當時石家莊唯一一座重工業企業;第一個掌握利用煤礦瓦斯制造化肥技術的企業。

段家樓是石家莊地區保存完好、規模最大的歐式建筑群,是西洋建筑與中國古典建筑藝術相結合的建筑藝術珍品。該建筑群中使用的暖氣片、瓷磚等都從德國進口,堪稱中國近現代煤炭工業建筑史上的經典之作。

工業遺產不僅僅是文化遺產,也是記憶遺產、檔案遺產。作為新時代的井礦人,我們有必要將這些工業遺產背后的文化底蘊挖掘出來,將它們承載的文明精神發揚光大,講好井礦故事,傳遞好井礦聲音,為井礦集團工業旅游的高質量發展做貢獻。

(井礦集團黨建工作部  宋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