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冀中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搜 索
首頁
走進冀中
集團簡介
產業集群
產業分布
銷售網絡
榮譽會展
新聞媒體
時事要聞
媒體看冀中
黨建引領
科技進步
轉型升級
改革發展
視頻中心
圖說冀中
公益行動
企業黨建
黨建體系
兩優一先
社會責任
生命至上
質量保障
綠色發展
創新發展
科技創新
管理創新
職工創新
信息公開
企業基本情況
組織體系
經營管理
薪酬待遇
重要人事變動
企業重大事項
公開招聘
社會責任
公開公示
河北日報;26家廠礦醫院重組之后
發布時間:2019-08-29 08:02:10
冀中能源
稿件來源:《河北日報》
26家廠礦醫院重組之后
經過標準化醫院提升改造之后,東龐醫院內外環境煥然一新,還加掛了邢礦總醫院東龐分院的牌子。 記者 董立龍攝
2月28日,董玲玲正在邯礦總醫院托老中心內查房。一位失能老人抓住她的手和她說話。記者 董立龍攝
國有企業改革中,剝離下來的廠礦醫院何去何從?
作為我省國企改革試點,冀中能源集團將旗下26家廠礦醫院整合組建了冀中能源華北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倡導開源節流,布局大健康產業……通過改革,原本是企業負擔的廠礦醫院,2018年實現減虧3000多萬元。
未來,這個新公司將進一步整合全省其他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此外,該公司還被納入國務院國資委公布的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名單,正著手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混改。
一場專業化重組
郝志芬從上班的葛泉醫院到東龐礦附近的家,有五十多公里路程。這段“回家路”她走了十幾年。
去年8月,她終于從葛泉醫院調到了家門口的東龐醫院。
“調到這里工作,我爭取了很多次也沒成,這次簡直像做夢一樣就實現了。”2月28日,正在新單位忙著接診的郝志芬說,以前這兩家醫院分屬兩個礦管,而今都成了邢礦總醫院的分院。
廠礦醫院誕生于計劃經濟時代。那時,每開發一座礦山,就會建起一個工人村,以及為其服務的學校、醫院等,這些機構曾作出重要貢獻。但后來,這些廠礦醫院大多虧損。
新一輪國企改革啟動后,國務院發出通知,要求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在河北,剝離的同時進一步深化改革,省國資委確定冀中能源集團作為試點,將其旗下廠礦醫院進行整合。
隨即,該集團下屬26家廠礦醫院開始了專業化重組,幾千名干部職工換了新東家。2018年5月,冀中能源華北醫療集團公司成立,并由峰峰總醫院、邢礦總醫院、邯礦總醫院、井礦總醫院、石家莊心腦血管病醫院(原華藥職工醫院)等5家直屬醫院管理21家基層醫院。
這次改革,讓郝志芬實現了愿望。僵化的機制開始被打破,不僅人員能自由流動,醫院間還開展了對口幫扶。2018年,華北醫療集團公司啟動了三級醫院幫扶二級醫院三年行動計劃,首批選定2所二級醫院圍繞5個學科進行對口幫扶。
那些廠礦醫院的身份悄然生變——從廠礦后勤部門下屬的一個機構,變為直面市場的實體。
“但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還不完善,經營機制還不夠靈活,發展活力尚顯不足……”華北醫療集團公司董事長于勝永認為,這樣的問題,正是改革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去年8月,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啟動國企改革“雙百行動”,華北醫療集團公司等我省6家企業被納入名單。
“今年,是我們的改革創新年,我們要完成兩項任務。”于勝永介紹,首先,要進一步整合全省其他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其次,要在年底前完成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具體而言,就是通過綜合改革,建立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實現混合所有制改革,穩妥推進股權多元化;同時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我們要在多方面成為全省國企改革示范。”于勝永說。
如今,華北醫療集團公司正在與戰略合作伙伴深入對接,力爭3月底前完成框架協議的簽署,6月底前完成合作標的資產審計和評估,9月底前完成注資和工商變更登記等工作。
“這樣的改革思路,體現了國企改革的內在要求。”冀中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國占認為,充分利用國家政策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下一步重點進行的混改,亟需打破思維定式,以改革的思維、創新的辦法、務實的舉措來推進。
不再吃“大鍋飯”
東龐醫院變了。原來灰禿禿的小磚樓,換了身白綠相間的新“衣服”,診室、走廊也煥然一新。
變化的背后,是集團公司出資對3所基層醫院進行了標準化改造提升,以改善就醫環境。
在院長趙建軍看來,變化最大的還是人。
“原來干多干少一個樣,誰也不愿多出力。現在有了績效考核,職工們的服務意識、成本意識都在增強。”趙建軍說。
“我們接手的這些醫療機構,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按照市場化的方式進行管理,活力不足,效率低下。”于勝永介紹,整合廠礦醫院之后,該公司把2018年確定為醫院管理提升年,不斷推出改革舉措。
績效考核制度率先建立起來了,差異化薪酬制度開始落實,這些廠礦醫院的職工們終于不再吃“大鍋飯”、按職級領工資了。
在東龐醫院,過去收支兩條線,人員工資由礦上負責,醫護人員從來不愁“吃飯”。而現在,為了開拓業務,醫護人員開始主動進廠礦、進社區、進農村,開展惠民活動,吸引患者來就診。
東龐醫院的變化,贏得了群眾好評。去年該院門急診量同比增長75%,出院量同比增長57%,手術量同比增長兩倍多。
過去在這里,春節值班是一種福利。因為能領到3倍工資,80人左右的職工隊伍會有45人值班。而今年春節,只安排了15人值班。用趙建軍的話說,這樣既能滿足就診需求,也能讓職工回家團聚,還可以節省人力成本。
通過這樣的舉措,華北醫療集團公司21家基層醫院中,雖然大部分還在虧損,但虧損額卻減少了3000多萬元。
“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是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邢礦總醫院院長助理張會增分管6家礦醫院的改革,他介紹,改革中采取了內退、托管、總醫院借調等方式,最大限度減少基層醫院的富余人員,幫助礦醫院實現了減人提效。
華北醫療集團公司計劃通過拓展產業來安置富余人員。這一設想,在東龐醫院已有探索。在邢礦總醫院支持下,一個血液透析中心正在謀劃中。張會增介紹,計劃添置10臺透析機,并已著手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
“圍繞管理機制,我們有很多設想,力爭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于勝永說。
今年起,該公司將逐步建立管理清單和責任清單,賦予各子公司、各醫療機構更大的經營自主權;建立健全子公司和直屬醫院領導班子業績考核評價體系,加大薪酬與績效掛鉤力度;同時,還將試點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
布局大健康板塊
董玲玲被調到邯礦總醫院托老中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請外出進修。
進修中,學的第一項技能是如何給老人清理便溺。這位陶二礦醫院的原院長,學習的頭一周,連飯都吃不下去,但最終堅持了下來。她說:“如果自己都不會干,將來怎么可能指揮別人干呢?”
養老院內,最棘手的問題,就是如何消除難聞的氣味。而在邯礦總醫院托老中心,一點氣味都沒有。董玲玲介紹,護理人員會定期給老人洗頭、泡腳、剪指(趾)甲、晾被褥,每次擦完大小便,還會用碘伏噴洗消毒。
董玲玲學到的技能,已經在這里轉化為精細服務。而該中心在養老產業方面的探索,也將為華北醫療集團公司發展健康養老產業提供經驗。
冀中能源集團在轉型升級的布局中,將醫藥健康確定為六大產業集群之一。而華北醫療集團公司自組建起,就承擔了相應的使命。
“我們的醫療主業不能無限擴展,而是要把大健康產業做起來。”于勝永注意到,京津冀區域內,醫療板塊已經形成充分競爭格局,相反,前端的健康服務和后端的康復治療,仍存在供給不足。
于是,他們聘請美國一家知名管理咨詢公司,制定了戰略發展規劃,將產業主要確定為醫療、養老、健康等三大板塊。
“改革之后,集團公司對我們重新定位,確定以失能老人的疾病治療和基本護理為重點,突出‘醫養融合’。”邯礦總醫院院長助理曲自崎介紹,為此,醫院專門成立了老年病科,目前,已吸引8位失能老人長期入住。
邯礦總醫院的所處位置,距離邯鄲市區5公里,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區患者上門就醫。但該院創新思路,投資230萬元將一棟閑置的職工宿舍樓,改造出100張養老床位。
廠礦醫院有很多遠離市區,邯礦總醫院的探索為他們提供了借鑒。如今,邢臺礦醫院、通二礦醫院等距離城區較遠的醫療機構,也紛紛開始建設養老設施,開展養老服務。
華北醫療集團公司還成立了子公司,專門發展健康養老產業,謀劃的井礦總醫院醫養結合、公辦養老機構托管、石家莊市長安區綜合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項目,正在積極推進。
于勝永介紹,公司的養老產業,計劃立足醫療服務基礎,向上下游延伸、融合,拓展健康管理、康復養老、健康產品、康復輔具等相關業務,構建大健康生態圈,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該公司還在智能居家養老方面展開了探索,其中,醫康養護一體化項目進入了省衛健委“大健康新醫療”產業基地項目庫。
今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醫療衛生、健康養老產業進行了專門論述,對此,作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楊國占有自己的理解:“2019年,冀中能源集團將加快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支持華北醫療集團公司進一步整合資源、融合發展,打造醫康養一體化大健康生態系統。”他表示,系列改革完成后,華北醫療集團公司將擁有床位1萬張、員工上萬名,成為國內領先的綜合型醫療健康產業集團。
相關
一家廠辦醫院的改革軌跡
“過春節我們也沒閑著,除夕一天做了4臺心臟介入手術!”聽了石家莊心腦血管病醫院院長米糧川的話,讓人很難想到,這曾是一家靠母公司輸血的廠辦醫院。
“我們能發展到今天,就因為‘斷奶’早!”米糧川介紹,該院原為創建于1985年的華藥職工醫院,2000年起逐步被企業推向市場,2012年企業補貼徹底取消。
此前,華藥職工看病都來這里,小病開點阿斯匹林,大病開張轉診三聯單,轉去省級醫院,費用回來全部報銷。
走入市場的第一步,醫院試行了績效核算。米糧川回憶,起初是因為職工五險一金不能得到保障,醫院運轉需要向外“化緣”,而2003年華藥職工全部加入市醫保,更是給醫院帶來了劇烈震蕩:就診患者迅速減少,醫護人員大量流失。
“醫生護士也得吃飯呀,何況好多人都還著房貸。”當時的院領導班子果斷推行全成本績效核算,允許醫護人員多勞多得。而今,這一做法,已被冀中能源集團作為廠礦醫院改革的方向。
績效考核帶來的改變正顯現在醫院各個方面。
米糧川的辦公室,辦公家具都是上一任留下的,那塊鏡子上的紅漆寫著“一九九一年三月贈”。另一間約40平方米的綜合辦公室,格子間里坐了13人,集中了院辦、醫務科、護理部、醫保科……醫院有一臺轎車,卻沒設專職司機,外出辦事就從手機上叫車,每月花費不超過1000元。
副院長周麗介紹,時間久了,每一位員工都養成了市場意識、成本意識,連科室內的非醫療耗材,也會在網上貨比三家再下單。
但醫院在設備購置、人員培訓、環境改造上卻舍得花錢。醫院雖是老樓房,但走廊、診室、病房內卻裝修一新。他們把醫護人員送往北京、上海及省內一些三甲醫院進修,一去就是一兩年。醫護人員的服務意識、技術水平隨之提升,學習成了一種風氣。
2月27日中午,該院內三科,醫生們又開始“加餐”了。不太寬敞的辦公室內,投影儀將遠程學習的視頻,直接打到了墻上,張帥和幾位醫生仰起頭來收看。張帥雖然是個80后,但自去年5月出任科室主任后,病人顯著增加,今年春節后,甚至不得不在病房內、走廊里加床。
“醫院發展,關鍵靠人才。”米糧川任院長后,對招來的每位醫生都親自面試。醫院有了用人自主權,人員配置開始優化。目前,該院每個行政部門基本上只有一個人——主任兼任辦事員,還根據業務量、特長等,由專業技術人員兼任了一些行政崗位。如血透室主任孟超,就同時兼任黨群辦、紀檢監察室主任。
據了解,走向市場化的過程中,該院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專業特色,并于2008年變更為現名。
近兩年,該院還牽頭搞起了醫聯體。他們了解到,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雖有影像設備,卻缺少相關人才。國家出臺建設公共影像中心、允許醫生多點執業的政策后,該院放射室主任王彥峰瞄準這一需求,開始大膽嘗試。而今,石家莊主城四區已有9家社區中心委托該院實施遠程影像診斷,放射室每天都要對傳輸來的上百張影像進行診斷。
借助改革,該院實力不斷強大,職工隊伍已從改革前的200人增加到360人,床位達到300張,2018年實現總收入近1.4億元。冠脈支架這樣的大型手術,去年就做了280多例。(文/記者 董立龍 通訊員 王海
)
上一篇:河北日報:冀中能源集團以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下一篇:經濟日報:冀中能源集團多業并進實現高質量發展——“跨界”打造新增長極
分類導航
時事要聞
媒體看冀中
黨建引領
科技進步
轉型升級
改革發展
視頻中心
圖說冀中
公益行動